就經濟學意義而言,對印度和中國的經濟增長進行比較無異於是混同蘋果與橙子,然而沒有幾個西方觀察家意識到這種差異。
事實是,中國在經濟發展方面很大程度上依然奉行的是蘇聯式的集權模式,而印度已逐漸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幹預。中國修建公路、建設城市都靠政府開支,而印度卻鼓勵發展“軟”基礎設施,如軟件、生物技術、服務業等。通過政府開支推動基礎設施發展的能力與建立可持續生態系統以支持私營部門實現真正成長是兩回事。中國的銀行體系發揮國家財政的作用,而印度的銀行體系卻是多姿多彩,有數以千計的中小型私人儲蓄機構為經濟提供信貸。
經濟學家加裡•希林在訪問緬因州期間向筆者表示,印度的私營部門多姿多彩,而且法律和政治制度相對自由,這使該國對中國占有巨大優勢。他指出,中國經濟仍屬出口驅動型,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遠遠低於很多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和發達國家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