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明顯的不一致使外界猜測,北京是否在捏造數據以滿足自己的政治需求。然而另一個解釋為:工業對於中國經濟的重要程度正在下降。例如,2013年,中國經濟增速為7.7%,服務業為這一增長貢獻47%,而工業的貢獻率下降至40%以下。
將2013年和2000年的數據做對比很有趣。本世紀初,工業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58%,而服務業僅占35%。
三,新的衡量經濟的指數好用嗎?2007年,時任遼寧省省委書記的李克強會見美國駐華大使,表達自己對中國官方數據的不同理解。他喜歡用其他指數分析經濟狀況:鐵路貨運量、用電量和銀行放貸量。許多評論家和分析人士通過這一指數建立分析中國經濟的新模型。但管清友認為,由於發電行業和金融行業的變化,用這一指數衡量經濟的可靠性也在下降。企業自發選擇低耗能生產方式,北京也在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業。
與此同時,由於中國“非正式銀行業”的快速發展,資產負債表外的貸款激增,銀行貸款這個指標也不那麼可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