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習式外交 五大變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09 03:20:07


 
  但這是否表明中國領導人拋棄了鄧小平制定的“韜光養晦”方針?在外交學者之間,有爭論。至少從目前來看,即使沒完全拋棄,也是加強了這一方針中“有所作為”一面。完整的“韜光養晦”方針包含十六個字,過去更多地強調了“韜光養晦”, 現在則強調要“有所作為”。“有所作為”就表明,外交要進取,不能只是被動防禦。中國的《孫子兵法》說,“進取”本身就是最好的防禦。

  五是外交的經濟因素及內涵出現了很大變化。中國已經由過去的外交為經濟服務,變為經濟服務於外交。外交與經濟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來說,經濟提供了外交所需的資源,而外交的目的,總是促進國家利益最大化,其中又主要表現為經濟利益最大化。中國在過去30多年,外交主要是為經濟服務,不但為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也直接介入和參與引資和引智的具體工作,這個階段的中國外交,很大程度上可稱之為經濟外交。

  現在中國外交雖然仍為經濟服務,但隨著中國利益向全球擴散,外交對於塑造一個良好的外部條件的作用更加顯著。且外交服務於經濟的內容已經發生變化,過去更多的是招商引資,從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後,外交今後更多的是保障能源安全。目前中國的石油進口量全球第一,占到所消費石油的60%,未來這一比例還會上升。中國石油的來源比較單一,主要是中東和波斯灣地區,其中,伊朗石油產量的1/5賣給中國,佔中國石油進口量的11%,由於伊朗的核問題可能和西方會發生嚴重對抗,這種局面對中國和伊朗的石油交易產生嚴重衝擊。因此,如何保障中國的石油安全,是中國外交的一個重要任務。

  另一方面,中國也從過去的資本輸入國變為輸出國,在吸收外資的同時,中國也向外投資。最近10年來,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即FDI的增長率和總額兩項指標均急劇上升。統計顯示,從投資存量看,中國的FDI2003年為330億美元,2011年升至4247.8億美元。從投資覆蓋情況看,截至2011年,中國的FDI已經輻射到全球17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存量占89%。從直接投資對象國看,大部分集中在鄰近中國的亞洲經濟體。從投資企業的數量看,亞洲居首,歐洲次之,非洲居第三位。從所涉及行業看,雖然分布廣泛,但主導份額來自第三產業,第一、第二產業無論是存量還是流量均出現下降趨勢。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一個重要目的也是補給能源、糧食以及其他國內比較稀缺的資源。如何保障中國企業順利地走出去,以及中國資本在全球的利益,對中國外交是一個新的考驗。

  在引資階段,經濟的力量所能發揮的作用有限,外交受制於經濟,但在中國成為能源主要買家以及中國資本走出去尋找投資機會的情況下,買家的市場地位以及資本力量可以作為一種外交工具和手段為特定的外交目的服務。例如,中國發展同中亞國家的關係就通過所謂“新絲綢之路”計劃,以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開路先鋒,將中亞國家與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捆綁在一起,把中國商品和市場力量投射到中亞國家,將這些國家的發展緊緊同中國聯繫在一起。

  此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下,中國還會利用市場和資本的力量,參與全球治理。未來相當長時期內,龐大的市場和消費力量,仍是中國最重要的硬實力。中國會利用這張牌來達成自己的外交目標。因此,不排除當一些國家與中國有領土爭端時,或者與中國產生其他衝突,中國會利用自身的市場地位作武器進行懲罰。2010年,中國就曾對日本暫停出口稀土作為一種懲罰。這也是中國外交在過去一年趨向強硬的一個原因。

  習近平時代的外交與過去很大不同,它們還在演化中,趨勢還會更明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