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一個新的中國外交大戰略正在形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04 14:18:37


 
  可以說對中國外交來說,已經沒有“被遺忘的角落”。在處理世界熱點如伊朗,敘利亞,朝鮮,中東等問題上,中國也開始站到“世界舞台的中央”,不再充當置身事外的旁觀者。

  再次,面對中國周邊的嚴峻局面,中國加強了軍事與外交,硬實力和軟實力的配合,頻頻“亮劍”, 更多表現出“反應性強硬”或“選擇性強硬”的特點。

  習近平上台後,每到一地,必視察軍隊,強調軍隊要“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確保部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近一段時期,中國的尖端武器不斷曝光,軍事演習風起雲湧,似乎表明在三十多年無戰事之後,中國正在為捍衛其核心利益做好必要時使用武力的準備。

  剛剛宣布的東海防空識別區只是中國力圖反制美日對中國戰略空間的鉗制,打破其在西太平洋傳統勢力範圍,修正它們在這一地區習以為常的遊戲規則的最新嘗試。

  總之,以上種種表明,習近平治下的中國正在逐漸揚棄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戰略思想,而轉向“有所作為/大有作為”的新取向,一個新的中國外交大戰略正在形成。

  當然中國外交的戰略轉型,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釐清,很多挑戰需要面對。例如中國外交安全戰略“亮劍”的火候是否已經成熟?

  胡錦濤前幾年曾說過中國要避免“未強示力”。那麼今天中國是否已經到了“已強發力”的階段?此外中國外交的轉型是否具備足夠堅實的國內政治和社會基礎;中國外交如何在“求變”和“維穩”之間取得動態平衡,等等,都需要進一步的摸索和探討。

  最後,國際社會,特別是現存強權對中國外交新戰略的耐受性也是這一轉型能否成功的關鍵。這就取決於崛起大國和守成大國能否有足夠的智慧在亞太地區達成“自己活也讓別人活”(live-and-let-live)的戰略諒解。

  如果連一個美日已經玩了幾十年的區區“防空識別區”都不讓中國搞,驚呼美國從此失去了亞洲,那麼中國的和平崛起確實有點玄,而“新型大國關係”也只能是一個名詞而已。(作者為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教授王建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