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腐敗的科研體制產生不了諾獎得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16 04:06:36  


 
  當其他國家的學者是與新發現、新成果等榮耀聯繫在一起時,大陸的科研人員卻頻頻成為醜聞的主角,接受法律的審判和道德的拷問。比如,今年3月,浙江大學水環境研究院教授陳英旭受審,涉嫌將1022萬元科研經費占為己有;2012年底,曾任中國科學院地球深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的海歸博士段振豪,因貪污百餘萬元科研經費一審獲刑13年,二審維持原判。

  陳英旭、段振豪原本都是優秀的科學精英,耀眼的履歷與科研的才華有目共睹,但浸淫於科研經費侵吞成風的氛圍,他們沒能把持住學者的良心、沒能抵制住金錢的誘惑,投機取巧鑽了科研審批的漏洞,邁出了身敗名裂的一步。不知還有多少未被查處的陳英旭們、段振豪們,在“劣幣驅逐良幣”的作用下變壞,同時也葬送著自己的科研前程和國家的創新希望。

  我們在批判個體之罪的同時,更需反思體制之弊。巨大的科研腐敗黑洞,不是只有幾個人興風作浪,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項目審批機構、財務報銷機構等涉事方長年默許、縱容甚至利益勾兌的結果。要杜絕立項黑幕、堵上經費挪用的漏洞,唯有把監管之網織得更密實,強化事前、事中和事後全程監管。為此,萬鋼決心要盡快建立科研項目信息共享平台和經費巡視制度,並強調要增加透明度,“讓同行業、相關企業看看”,讓潛規則無處隱藏,讓錢花在刀刃上。

  除了強化監管,在東西方國家都有過科研經歷的有識之士也呼籲,國家還應改革科研人員的薪酬制度,取消五花八門的補貼,增加科研經費中用於激勵人才的比重,讓科研人員的價值得到明明白白的體現,減少導致人心失衡、人性扭曲的外在因素。畢竟,擁有合理的財務自由,是精神自由、思想自由之本;有了創新能量的積累,中國也才能離諾獎更進一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