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為何要擴大向西開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3 09:47:45  


 
  擴大向西開放和“西進”是不是一碼事?或許是因為“西進”這個詞聽起來太過強勢,這一近年主要由知名國際問題專家王緝思教授倡導的戰略構想並未原封不動地變成正式的政策表述。但應該說,擴大向西開放與“西進”在精神內核上是基本一致的,即地處歐亞大陸西端、居於亞太中心位置的中國,不應將眼光局限於沿海疆域、傳統競爭對象與合作夥伴,而應更多關注自己廣闊的西部疆域和位於中國西部的眾多國家。當越來越多的中東、中亞和南亞(甚至包括中東歐)國家“向東看”之際,中國也需要以“向西看”和“向西走”予以回應。

  中國的“西進”,並不像有些國外學者所言,是針對美國“重返亞太”而被動實施的“敵進我退、敵退我追”,它是以我為主、自主能動的戰略謀劃。中國的“西進”不以應對美國為根本出發點,也不以抗衡美國為最終落腳點。外交部長王毅曾在今年6月首度明確提出要發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這是涉及中國外交總體變革的又一重要表述。在筆者看來,中國要想有自己的“大國外交”,前提在於擁有更完整、更平衡、更具時代性的世界觀和全球視野,對外政策謀劃應有意識地擺脫“美國的陰影”。“西進”戰略是基於對中國自身發展和對外關係存在的諸多“不平衡”問題的思考,也是解決這些“不平衡”的迫切需要。

有利於改善中國發展的不平衡

  首先,“西進”有利於改善國內發展的不平衡。雖然中國領導人早在2000年就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但歷經十數年,效果並不盡善,東西部發展差距過大依然是困擾中國現代化全局的最大短板之一。過去的基本思路是“內部幫扶”,讓東部和中部先富起來的省份加大對西部支持。如今,“西進”戰略實際上是進一步構築其中國西部大開發總體戰略的國際支柱,旨在完善沿海開放與向西開放、沿邊開放與向西開放相適應的對外開放新格局。開放和改革是相輔相成的,以開放促改革,以更大的改革應對開放,是過去30多年中國取得重大發展的寶貴經驗。近年來,雲南、寧夏、新疆等西部省份注重發揮優勢、體現特色,積極搭建對外交往合作新平台,取得不少成績,但也出現單靠一省一地之力無法克服的瓶頸與困難,亟需國家層面的總體戰略謀劃和支持。

  其次,“西進”是中國地緣戰略再平衡必然之舉。中國應當成為一個“陸海強國”而非“海陸強國”,對於海洋方向的經營必不可缺少大陸腹地的戰略支撐。近年來,中國周邊東北、東南方向因釣魚島爭端、南海問題等形勢趨緊,這些短期內無法根本解決的紛爭卻牽扯中國大量外交資源。如此一來,一種巨大的潛在風險是,由於過度重視東部方向,中國對其他地緣方向的戰略風險可能會失之預判與防範。西部邊疆之穩定尤其不能忽視。然而,“西進”不等於偏廢“東穩”,未來數年,中國需要真正從“大周邊”角度進行戰略籌謀,按照東穩西進、力避兩線的原則推動中國地緣戰略實現“再平衡”。

  第三,“西進”有利於中國增強發展內力,亦可收“以外促內”的改革效應。“西進”的首要環節是打造中國與西部國家經貿合作的升級版。中國國內企業和各類民間組織應成為“西進”之主體,它們將不得不面對如何順利落地、如何融入東道國、如何持續發展等現實挑戰,它們將不得不學會適應當地政治、經濟、法律、人文環境,它們將不得不學會與東道國的環保、勞工權利等各類非政府組織打交道。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的企業、商人、務工人員自身會發生很多有益的改變。當他們應對和抵禦各類風險的能力越變越強之時,中國的海外存在和海外利益就會變得越發安全。更重要的是,這一進程有可能會對國內的相關變革施加積極的“倒逼”效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