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外交的源動力在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31 09:02:33  


 
  以經貿為源動力的外交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資金、技術,促進中國綜合國力提升,但很多情況下也給外交帶來難題,當面臨國家權益受他國侵害時,中國往往只有外交抗議,並沒採取實際措施。結果:用中央主管外事官員話說,小國也敢輕視和欺負中國。

維權意識回升後中國外交的新平衡

  經貿外交給中國帶來困惑:中國和許多國家保持熱鬧的經貿往來,但政治一直遇冷。中國與東盟(亞細安)關係最為顯著。商務部7月公布數字,2012年雙邊貿易達4001億美元,年均增長22%,是2002年的7.3倍。2013年前六個月貿易額已達2105億美元,同比增長12.2%,高於全國外貿增長速度3.6個百分點。但在雙邊政治與安全領域,部分東盟國家一直在挑戰中國,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2011年訪華,拿走上百億美元訂單,但返回馬尼拉就公開指責中國。以經貿為源動力的外交在缺乏政治和安全杠杆支撐時必然勢單力薄,結果只能是“政冷經熱”。

  新一屆領導人似乎在改變這種境地。儘管仍強調大國關係、周邊國家關係,新領導的外交思路首先是從加強頂層設計、策略運籌和底線思維,堅定維護國家核心利益開始的。

  上任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訪俄羅斯,美國人不解:中國不是始終把中美關係放在對外政策首位?怎麼先去了俄羅斯?習遠涉重洋訪拉美——美國的後院更被看作是不按照常規出牌,到訪國家不是中國傳統友好國家古巴等,而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哥斯達黎加,同時還在西班牙港會見多位加勒比海國家領導人。看似不經意的路線選擇體現出新領導人全球視野。

  結束拉美訪問,習近平順訪美國,在加州與奧巴馬舉行不打領帶的莊園會晤。照理說,去年中國主席胡錦濤訪過美國,今年應是奧訪華,而且9月舉行20國峰會習奧有機會見面。莊園會晤走出舊有外交禮儀,不提國事訪問,不嗚禮炮21響,效果至今仍為人們品味。會晤讓世界都看到兩個大國聯手合作的意願。

  在中國國內,習上任之初沿鄧小平南巡路線到訪廣東。除顯示其堅持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外,對軍隊視察更讓民眾和國際社會震動。登戰車、上軍艦,強調部隊“能打仗”“打勝仗”,習高舉望遠鏡南眺,無疑告訴世界: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不會妥協。

  國威不一定外交抗議和動武,有時領導人的肢體動作或一句話,就能向國際社會展現出許國家的自信、務實與威嚴。解釋只有一個:驅動中國外交的源動力變了,中國領導人不片面堅持意識形態標準,不單強調經貿關係,而是經貿和維權同步平行推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