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仇官”“仇富”“仇外”心態考驗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31 12:44:11  


 
  “仇外”也是當前社會仇恨情緒的指向之一。“仇外”情緒中的一部分是由傳統的政治宣傳引起的,很多“仇外”宣傳活動是服務執政大局的,宣揚這些國家政權之惡毒、人民生活之困苦,反襯中國政府之親民、人民生活之幸福。反美帝反蘇修的大型活動在文革時期達到巔峰,甚至有人將“仇外”與“愛國”畫上等號。至今,中國還經常爆發反美、反日遊行,憤怒的示威者砸毀日本車,搶燒日本商場。2011年日本發生地震海嘯災難後,不少中國人在網上大叫“活該”;美國遭遇飓風襲擊,也有一些中國網民“叫好”。

  當前,中國善於將不同類型的憤怒相互轉化,借以解壓。我們可以看到,“仇官”、“仇富”、“仇外”情緒之間有一定重叠,並且可以相互轉化。人們對神木“房姐”的仇恨中既有“仇官”又有“仇富”情緒;反日遊行中,砸車者是在“仇日”,同時也是在“仇富”。一些“仇官”情緒可以被轉化到“仇外”情緒中,如領土爭端和反日遊行;在反日遊行中,部分人的情緒逐漸轉移為針對某些政府部門的不滿情緒。

  中國有必要建立健全社會情緒的機制化“解壓閥”。在西方社會,媒體監督、議會質詢都可以成為社會情緒的有效解壓裝置。在中國,微博等新媒體逐漸成為消解社會不滿情緒的減壓閥。但網絡的匿名性導致這種減壓機制的非理性化、無序化,甚至將“減壓”演變為“爆炸”。中國迫切需要從制度上建立健全社會情緒的“解壓閥”,讓民眾的怨氣和不滿有合理穩定的出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