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增長一直靠借貸推動。但還沒有跡象表明是信貸緊縮造成了目前的經濟放緩。政府對“影子銀行”,也就是銀行表外放貸活動的整治可能會讓經濟受到打擊;作為受到政府青睞的新增流動性衡量指標,社會融資規模最近出現下降。但能更好地體現GDP所受影響的6個月平均社會融資規模仍在上升。
此外,貨幣層面也有問題。由於盈利能力減弱以及負債率上升,企業被迫將更多利潤用於償還債務,用於投資的利潤隨之減少。但政府似乎並不太擔心。政府官員看來已經從上一次的刺激措施中吸取了教訓,那就是強制性大規模放貸會導致浪費和冒進。
關鍵問題並不是經濟增長率,而是經濟對社會的影響。有一個很有力的觀點是,按照這個標準,近來中國的經濟增長一直過快。全力以赴地追求更高的產出造成環境嚴重退化,而且可能促使人們對腐敗持放縱態度。
經濟增速放慢或許會讓更多的投資用於提高中國的長期幸福水平和健康水平。其中包括減少生產污染,真正實現創新以及創造人力資本。但最近公布的一些項目,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建築、最長的海底隧道以及萬眾矚目的空間項目,都表明中國積習難改。
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探討毫無用處。只要能保持充分就業以及比較穩定的社會局勢,就算GDP每年只增長2%也完全可以接受。相反,如果勞資糾紛事件和破產現象激增,就算經濟增長率達到7%也依然問題重重。
或許測試經濟是否硬著陸的最好方法就是看政府是否還能掌控局勢。在這方面進行推演基本上無異於玩一場政治文字遊戲。中國總理李克強表示,經濟增速還沒有跌到可接受的最低水平以下,無論這個可接受的最低水平是多少,這句話都讓人備受鼓舞。
看起來目前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決策層正在耐心等待。他們掌握著強有力的手段,比如強制性放貸、本幣貶值以及大規模推動基建,但這些手段都很粗放,所產生的結果都存在不確定性。目前,抱著“順其自然”的心態看來比較合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