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地方債務蘊藏巨大風險 |
中評社香港6月24日電/美國《紐約時報》6月23日載文《地方債務有可能引發中國債務危機》,摘要如下:
2013年6月20日,中國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最高達到史無前例的30%。“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反映銀行之間借貸成本。根據公開的數據,在近年來很長時間裡,此項利率往往不到3%。艱深的專業名詞和枯燥的數據說明,中國銀行多麼“缺錢”。
幾天前,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就報道稱,為中國監管部門發聲的《中國證券報》14日頭版發表社論警告說,隨著投資者對新興市場越來越警覺,資本流入已經大幅放緩,或許已經開始回流。社論認為,若量化寬鬆政策退出、美元走強,中國將面臨資金大規模流出壓力。
外界也觀察到,中國越來越擔心,越來越多的資本逃離中國以及不合理的銀行資金使用導致中國銀行同業拆借市場壓力越來越大,並可能引爆中國的債務危機。很多金融專家認為,眼下的“錢荒”,實際是一場資金錯配導致的結構性資金緊張。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曹紅輝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資金過多地通過影子銀行流入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民營企業,特別是房產市場。
最新的官方數據也說明,中國的地方債務危機重重,大部分資金來自銀行貸款。中國政府下一步可能會進一步加強對地方投資行為的控制。
國家審計署6月10日在其官網上公布了對36個地區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的審計結果。審計結果顯示,36個地區2012年底債務餘額共計3.85萬億元,比2010年增加4409.81億元,增長了12.94%。
報告也特別強調一些省會城市債務風險突顯,2012年,有九個省會城市本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超過100%,最高的達188.95%。
地方政府近年來從銀行,債市及其它平台融資達數萬億,為中國“穩增長”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最近幾年來,尤其是今年年初以來,越來越多的學者、機構對中國地方債務危機發出嚴厲警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