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指標疲弱,中國高層關注改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16 09:34:13  


 
  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資金流入,中國官方媒體都已經發出了信號,稱人民幣進一步升值不可取。周日的《環球時報》援引“專家和內部人士”的話稱,“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空間有限,還可能會貶值,以便扶持苦苦掙扎的出口和整體經濟。”

  支持和改善中國增長質量的主要希望在於城鎮化和全面經濟改革,這兩個方面也是全球商品生產者和投資者的希望所在。城鎮化耗資將非常巨大。國家行政學院的研究人員剛剛發布了一份報告,估計城鎮化的成本在1.8萬億人民幣以上。

  城鎮化幾乎是政府的首要議題,然而,關於城鎮化的真正涵義和實現途徑依然有很多爭論。中國知名報紙《第一財經日報》周一報道稱,原本預計於本月召開的全國城鎮化會議已經推遲,顯然是因為高層對城鎮化發展規劃不滿意。對那些希望看到大膽城鎮化計劃的人而言,高層的壓力可能是好消息,但這也可能意味著官僚主義的無力,意味著這項涉及眾多強大利益集團的複雜舉措引發了內鬥。

  政府依然稱正在推進重大改革。知名駐華外國記者、澳大利亞的高安西(John Garnaut)周一撰文稱,“中國正在為旨在防止經濟危機的全面改革繪制藍圖”,這份藍圖將被提交給預計於10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三中全會在中國歷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啟動了“改革開放”政策。

  改革的下一階段很可能會比鄧小平啟動的前述政策複雜得多、痛苦得多,而且,假定改革會向前推進,可想而知也會是一個時或混亂、斷斷續續的過程。人們對即將召開的三中全會寄托的期望也許是高了一些,不過,依然有理由對深入得多的經濟改革前景持樂觀態度。

  我保持樂觀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的領導層,特別是習近平,好像非常清楚,不進行更多改革,就無法實現“中國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