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朱令案應以信息公開重建政府公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12 00:58:08  


“朱令案”重回公衆視野
  中評社香港5月12日電/美國《僑報》5月11日載文《朱令案應以信息公開重建政府公信》,摘要如下:

  這是一起在大陸網絡持續討論最久、今年受關注最高的公共事件,也是較為罕見的波及至大洋彼岸的大陸刑事案件。19年前的清華女學生朱令被投毒案,因復旦大學投毒案,重被關注;因網友聯署至白宮網站請願遣返來美的“嫌疑人”孫某,掀起輿論高潮;輿論重壓之下的北京警方,在網絡上作出回應,再將這一事件推至頂峰。事件發展到今天,已經遠遠超出一件刑事案,已經關涉到大陸政府公信、司法獨立、公平正義。

  中文互聯網上,關於朱令案的分析、爭執已若汗牛充棟。輿論與官方構築出鮮明的信息對立。輿論千夫所指“嫌疑人”,有作案動機,有作案條件,還有足夠影響北京警方辦案的權力背景;警方聲稱證據不足,放人了事,辦案結果語焉不詳。在此之上,拋開權力可能干預司法的讓人感受不公、朱令不幸遭遇的讓人悲憫、投毒者逍遙法外的讓人憤慨等等感性因素,司法權威判定的“歷史懸案”遭遇輿論普遍認定的“犯罪事實”,就是讓案件爭議持續的客觀因素。

  權威的失語、信息的不透明,是引致公眾關注、圍觀的導火索,也是流言、謠言不斷散播的溫床。朱令案在孫某“嫌疑人”之外,還有為朱令案奔走的朱令同學與那些積極救助的志願者也被一些網民指認為“凶手”,這無論對誰都有失公平。而近些時日在北京一度引起聚集的京溫商城事件,也是在真相不明之下,紛擾一時,漸息於警方的信息公開。

  官民兩個話語場的信息對立,並不意味著,司法的調查、公開、審判結果必須與輿論場的觀點見解相契合。司法之所以成為人類自身治理的體系,在於它不被任何力量所左右、所裹挾,它的獨立性,在於它會保護每個人的應有權益,達致正義,因為無論權力抑或輿論的綁架,都將帶來不公,傷及正義;而輿論本身,雖然力量汹汹,代表多數,但群體大多數的言行卻是在信息暗示、信息鼓動之下帶有非理性的情緒化反應,近現代世界史以致中國的諸多歷史悲劇,正是因此產生。因此,任何法律案件的審判,必須獨立於權力、輿論,而不是屈從、迎合。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