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北京如何讓全球分享其發展成果?它所採取的手段就是市場。新世紀以來,中國同周邊國家貿易額由1000多億美元增至1.3萬億美元,已成為眾多周邊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重要投資來源地。中國同亞洲和世界的利益融合達到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顯然,北京已經看到了市場的巨大魔力,打算繼續運用市場這一工具。
根據習的說法,今後五年,中國將進口10萬億美元左右的商品,對外投資規模將達到5000億美元,出境旅遊有可能超過4億人次。在世界經濟還處於復甦的艱難時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忽視這個誘人的“蛋糕”。
不過,假如僅僅以為北京要用市場讓其他國家分享自己發展的果實,可能還未真正領悟北京的意圖。北京打出市場牌應該還包含另一用意,即用經濟為實現外交目標服務。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實際走的外交路線是經濟外交,也就是外交為國內的經濟建設服務。這在一定時期內是必要的。但外交為經濟服務造成的一大後果是,除了廣泛的道義詬病外,也損害了其他本來應該維護的國家目標。所以,北京認為現在已經到了經濟為外交服務的時候。
從北京現有的外交資源看,北京要參與全球治理,並獲得主導權,在相當長時期內,龐大的市場和消費力量,仍是北京最重要的倚靠力量,或者說硬實力。因為北京的人權赤字、話語權劣勢等,使得北京在軟實力方面無法抗衡西方。這就使得北京必最大程度地利用好市場和消費這張牌,一方面給世界其他國家帶去發展機遇,另一方面維護國家利益,實現自己的外交目標。因此,未來不排除北京在懲罰的意義上使用市場。這是外界從習的講話中需要注意的一點。
但是,筆者認為,北京若真要世界各國相信自己的和平發展誠意,還須承擔有效國際責任,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產品(即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產品)。在這方面,北京不要簡單地指責這是西方的陷阱。儘管中國的人均生活水平還不高,但總量龐大是不爭事實,且從去年海外消費的金額看,中國首次超過美國,為世界第一,尤其是近幾年中國人海外購買奢侈品和房產的行為,讓外國人難以相信中國還是窮國。
因此,在為世界提供公共產品上,北京即使不想和自己的國力和經濟實力匹配,也應該比過去有一個較大提高。事實上,國際話語權和一國的貢獻度是相關的,中國比過去提供更多公共產品,對改善中國的形象,提高中國的地位,有著很大幫助。然而這點在習的講話中沒有提及,說明北京在此一問題上,還有顧慮,怕西方用國際責任牽制中國。作者是中國資深媒體人國際話語權和一國的貢獻度是相關的,中國比過去提供更多公共產品,對改善中國的形象,提高中國的地位,有著很大幫助。然而這點在習的講話中沒有提及,說明北京在此一問題上,還有顧慮,怕西方用國際責任牽制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