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環球時報:別太指望美國新班底對中國“溫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01 09:08:25  


  中評社北京2月1日電/希拉里.克林頓今天正式卸任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接任。美國新內閣的幾個重量級職位也基本確定人選,哈格爾被提名國防部長,布倫南被提名中情局局長,等等。在以往從政經歷中,這些人涉及中國時的表現被認為“相對溫和”。

  環球時報社評說,但這班溫和“新人”會相加出一個美國對華總體上的“溫和路線”嗎?這顯然是另一回事。在美國如何同中國打交道的問題上,領導者們的思想固然有作用,然而“勢比人強”更不是虛的。

  希拉里.克林頓的對華戰略思維是冷戰式的,她一定程度上“污染”了中美交往的環境,加深了中美戰略互疑,但也應當說,她對中美關係的負面影響又是有限的。現在“溫和派”上來了。不過他們能帶來的正面和積極修正,大概不會多於希拉里對中美關係朝負面推動的幅度。

  編織中美關係的內容和利益總量太大了,因此這種關係的慣性力量是所有力量中最大的。中美關係充滿具體的跌宕,但拉長看又規律性很強,這次美國內閣換屆製造的政策變化空間,不會與以往歷次變化的平均值差太遠。 

  美國換屆的風險對中國來說在逐漸縮小,另一個原因是中國正變得強大,對中美關係的決定權在增多。這使得美國領導人越來越難按個人好惡隨意對華行事,他們得遵循利益規律。 

  希拉里主持國務院期間對華搞“巧實力”外交,但最重要的地緣政治成果或許不是美國拉起了什麼“聯盟”,而是鍛煉了中國面對各種麻煩的承受力。幾年前中國人很難想象同時在南海和東海與不同力量摩擦,現在我們發現這其實並沒什麼了不起。中國漸漸積累了管理領土摩擦的經驗。 

  中國一直很擔心美國遏制我們的發展,但希拉里活躍的這幾年,讓我們看到美國的資源就那麼多,它的巴掌真的捂不住亞洲。美國以對付蘇聯的冷戰方式對待中國,它作為歷史機會逐漸遠去。 

  把中美關係往對立的方面想,美國今後最得心應手的對華鬥爭方式就是價值觀進攻。美國在這方面資源雄厚,而且對華滲透渠道多。此外中國民間對美國這類行動的抵觸最低,歡迎美國向中國輸出價值觀的人在增多。中國思想領域的一些變化已經很難分清哪些是從西方輸入的,哪些是土生土長的。 

  中國的社會多元化進程不斷提供國家前進的新能量,但也埋下很陌生的一些不確定性。中國國家力量及主流社會作為一方,美國和西方作為另一方,將會在未來競爭對這些不確定性的駕馭權。 

  克里這一班人有可能在軍事布陣等方面採取不那麼咄咄逼人的對華策略,少搞一些既刺激中國、又沒啥實際作用的動作。但在對華意識形態競爭領域,美國作為整體不會退卻。這甚至不是美國的外交政策問題,這就是美國上下對自己文化和政治“優勢”情不自禁的使用,是西方各種力量面對中國崛起的“自然反應”和種種策略的不謀而合。 

  中國社會有無政治定力將在未來具有決定性意義。如果定力很強,中國在美國及西方面前就會更有底氣,不懼摩擦。相反如果它飄忽不定,西方撬動中國的杠杆就會越來越多。歸根結底,所謂“價值觀優勢”是美國和西方發展幾百年積累的家底,中國如果能成功化解它的壓力,中國同西方競爭的形勢就會根本改觀。 

  因此美國新班底如何對待中國雖然也重要,但中國自己如何對待自己更重要。營造未來中美關係態勢的已遠遠不止兩國政府各部所作所為,兩國社會交往和相互影響的性質將具有突出意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