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5日上午,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式交接入列。(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11月16日電/西班牙《起義報》11月13日載文《中國“新軍事政策”及其地緣政治影響》,摘要如下:
面對奧巴馬政府“重返亞洲”,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決定客觀對待國內及軍事現實,承擔起責任。
顯然,新技術的出現和傳統軍事結構的再造導致的深刻變化,已經迫使各國在考慮客觀危機現實的基礎上重新思考各自的軍事和戰爭理論。資本主義無論是在國際勞動分工,還是在獲取原材料和控制全球市場方面都發揮著影響,從而產生了新的變量,即將商業和軍事海上航線都變成了“戰略性物資”,因此在地緣戰略政策中,如何控制地理空間,尤其是一些特定的地理空間,如被納入國際海洋法的島嶼,成為一項當務之急。
在這樣的思想框架內,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所作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高度關注海洋、太空、網絡空間安全”。考慮到美國及其盟友目前採取“包圍中國”的戰略戰術,以及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地區的一些現實狀況,中國都必須表達出它的“新軍事政策”(並做好準備),以應對任何突發事件。
至於發展空間一衛星技術的必要性,似乎可以參考當年美國裡根政府為應對蘇聯威脅所提出的政策。至於五角大樓推動的“網絡戰”,中國領導人公開表示,“網絡戰”的威脅目標可能是從金融到能源生產的各個領域。因此,胡錦濤表示,“加強國防建設的目的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保障國家和平發展”。換句話說,中國當局似乎認為對其“和平發展”造成威脅的並非國內安全,而是美國“重返亞洲”傳達出的那些目標。
毛澤東軍事理論形成的背景是中國“內戰”這一客觀歷史現實,當我們把這種理論放到現在美國“重返亞洲”背景下的地緣政治和地緣戰略現實當中時,依據兩個可能出現戰爭局面的因素而執行的軍事防禦理論都是符合軍事戰略邏輯的。這兩個重要因素一是海上,二是不太可能出現但也不能排除可能性的領土入侵。在海上,最近我們看到中國採取了兩項政策:在南中國海設立了三沙市:其次在日本作出將釣魚島國有化的決定後,來自中國香港、台灣和中國大陸的人士對此立即作出了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