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來自於發展。過去十年,中國取得的成就世界矚目。成功舉辦奧運、世博,戰勝金融危機,尤其是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成長為世界經濟第二大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占據了不可忽視的地位。儘管面臨種種困難挑戰,中國的執政黨卻很有理由自信。
自信更來自改革。改革和開放是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兩個“翅膀”。十八大前後,中國政治改革輿論再次高漲。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也強調,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
因此,不是要不要改革、而是怎麼樣改革的問題。薄熙來事件的爆發,震驚中外,要防止此類事件重演,中國必須從根本上改變“人大於法”、“權大於法”的制度基礎。從這一角度說,薄案反證了中國政改勢在必行,也將成為中國政改的催化劑。
最難的改革是對自身的改革。在共同利益中,釐清政黨、政府與民眾權利各自的邊界,應是改革的一個切入點。至於中共黨內民主的進步,也將成為中國政改的風向標。
從發展中獲得自信,在改革中堅定自信,首先源於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在“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道路上孜孜以求,源於其對當代極其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格局和當前日益矛盾突顯的國內社會結構的清醒認識。有了清醒,自信會更強大;失去清醒,自信會成自大。由此可以預判,這應是中共對堅持既定道路、堅持改革開放的一個自信的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