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中國產服裝已經在美國掀起風波。美國運動代表隊出席開幕禮的美國品牌制服,原來都是中國製造,被指剝奪美國工人的就業機會;有議員甚至聲稱應燒掉這批制服。
東莞早已是“世界工廠”,中國價廉物美的產品流向全世界,本已眾所周知。奧運只是這現象的濃縮反映,遇上美國大選政客“棒打中國”,歐洲不少國家失業率高企,大家又再圍繞這舊問題擾攘一番。
中國廠商形容倫奧品牌產品要求極高:煙花的煙要少,並且不准含有氯酸鉀的原材料;工藝品要極為精美,稍微不合設計師之意都要重新來過;玩具模型要符合歐洲安全標準。中國廠商最後都能夠交足功課。
中國廠商通過這些嚴格考驗,顯示中國在技術上完全能夠達到歐美品牌要求的水平。偏偏中國卻鮮有品牌能夠俘虜歐美大眾消費者的心。現時中國品牌主要在發展中國家大行其道,在歐美等先進國家市場,中國品牌卻往往被視為次貨。
明明賺錢最多的是歐美品牌持有人,中國產品卻成為國際貿易糾紛的磨心。發展自主創新,及自身品牌,已經成為國家定下的經濟向高增值轉型的目標。
半個世紀前,日本產品要衝出國際市場,大家視為容易壞的次品,遠不及德國產品牢靠耐用。但是日本廠商鍥而不舍改善設計,提高質素,以超卓認真的質量監控,今天在電器和汽車等方面得到全球消費者的信任和歡心。
在奧運獎牌上,中國多年來急起直追,終於在北京奧運會金牌排名榜首。但從倫奧看,在“中國製造”的品牌競賽方面,中國仍然要跑一段艱難的馬拉松。如何才能在體育金牌競賽和工業品牌競賽各自領域都取得進一步突破,這顯然是中國面臨的新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