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增長”成中國當務之急 |
中評社香港7月19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19日載文《中國通過穩增長抗風暴》,摘要如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下調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分別是3.5%及3.9%,比它在4月份的預測低了0.1個百分點和0.2個百分點。這最新的預測基於三個假設:歐元區外圍國家包括希臘和西班牙逐步走出困境,美國不會推行財政緊縮政策,及主要新興經濟體採取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取得成效。這三個假設都充滿變數,因此該組織表示,全球經濟仍面臨重大風險。
實際上,發達國家經濟體需求走軟,依賴出口的新興經濟體如新加坡與中國,已經明顯地受到衝擊。新加坡貿工部公布的經濟預估數據顯示,第二季經濟增長環比萎縮1.1%,如果第三季繼續萎縮,將陷入技術性衰退。中國第二季經濟增長年比則增加7.6%,是2009年以來最低的一個季度增長。這個增長率在目前的經濟大環境下,算是驕人的表現,但是第二季度經濟增長若與第一季度環比,只增長1.8%,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也引發外界對中國經濟是否會“硬著陸”或“軟著陸”的爭論。
有多種跡象顯示,中國為了穩住市場的信心,經濟工作的重點將重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推行的“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穩增長將成為當務之急。中國央行在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的18個月期間,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多達12次,最高達21.5%,以控制信貸規模。但從去年11月開始,央行則三度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央行也在今年兩度調低利率。此外,今年首六個月的新增銀行貸款也比去年增加了16%,而一度停頓的鐵路基建投資,也重新啟動,其開支預算也上調。
中國領導最近密集到各地方進行經濟考察,預料國務院將在本周召開年中經濟形勢會議後,推出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然而,中國不太可能像2008年一樣,為了保增長而推出大手筆的經濟刺激配套。當時,在全球金融危機籠罩下,國務院出台“擴大內需的十項措施”,總投資4萬億人民幣,這雖然使中國的經濟在2009年及2010年分別取得9.2%及10.4%的高速經濟增長,但這主要是靠投資拉動,為中國經濟帶來不少後遺症。銀行新增信貸急速增加,帶來過度投資及產能過剩的問題。地方政府投資衝動,設立各種投資平台集資,導致地方債務成為中國特色的債務問題。此外,寬鬆的銀根也帶動房地產投資及投機行為,國有企業挾持大量銀行信貸,在投標土地時,屢屢締造新地王的紀錄,從而導致房地產泡沫的形成。當政府在進行房地產調控及收緊銀行信貸時,民營企業的資金鏈斷裂,殃及不少民間信貸的投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