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3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在柬埔寨金邊出席東盟峰會湄公河下游行動計劃部長級會議。 |
中評社香港7月17日電/美國《華盛頓郵報》7月15日社論《適當的轉向亞洲政策》,摘要如下:
從很大程度上講,近來有關美國將政策重點轉向亞洲的言論都是以對華軍事遏制為框架。美國已宣布,計劃將本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海軍力量部署比重從當前的50%提高到60%。美國還在向位於澳大利亞北部海岸的達爾文派遣海軍陸戰隊隊員。此外,美國可能重返曾在越戰後棄用的在菲律賓、泰國和越南境內的一些基地,上述三國也對此表示謹慎歡迎。
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9日給這項戰略調整加入了一個備受歡迎的新層面。她明確表示,民主事業與海上通航權都事關重大。她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發表演講時強調說,民主是“我國戰略核心”,對亞洲的未來也至關重要。
雖然希拉里根本沒有提到中國,但她警告說,中國的威權資本主義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她還呼籲其他國家另辟蹊徑。希拉里此舉是在批駁一種謬論,即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快速發展可為一些發展中國家提供一種切實可行的替代性發展模式。她宣稱那不會奏效,“最終看來,沒有自由政治就不會有自由經濟”。
此外,希拉里還駁斥了中國長期以來經常說的一個口號:集權可維護某種形式的社會穩定。希拉里堅稱,對民眾所讀、所說和所見進行壓制,該國營造出穩定的假象。但這種假象最終會消失,而對自由的向往則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