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應對中國經濟放緩大驚小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9 08:02:55  


 
  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也可以從基本增長成分分析出來。所有的經濟增長最終來自於內部需求(投資和消費)和外部需求(淨出口)這兩個來源。隨著中國工人工資和成本的飈升(通脹和人民幣升值),中國出口正日漸失去其比較優勢,淨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現在大約是20%)必然會下降。

  隨著外需的萎縮,國內投資和消費將成為將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柱。目前,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於構成了GDP半壁江山的投資。這種投資依賴的後果,是中國經濟長期處於投資過度和消費不足的陷阱,進而導致生產和出口的過剩以及長期的貿易順差。這既是中國宏觀經濟失衡的根源,也是全球經濟不均衡的起源之一。

  中國未來的發展戰略,將偏重於促進國內消費以滿足民生需求,中國增長模式也將變得更加均衡。但這種變化必然要弱化當前的各種增長因素,從而導致增長從源頭上放緩。

什麼才算中國式的“低增長”

  中國經濟增長必將放緩,兩個相關的問題也就接踵而至。第一,什麼是低增長?第二,什麼樣的增長對於中國經濟而言算是低增長?許多海外分析家在分析中國經濟表現時持雙重標準:由於中國經濟一直以來都以兩位數的增長率,哪怕是很小的增長減速都被他們看成是“硬著陸”,至少是“軟著陸”。例如,當中國的經濟增長從前年的10.4%下降到去年的9.2%,他們就在中國經濟的2011年的成績單上貼上一個“軟著陸”的標簽。但實事求是地說,這樣出色的增長率怎麼也不應該說是“著陸”。

  與溫總理7%的目標不同的是,大部分對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測是在8.0%到8.5%之間。根據前面提到的世行報告,中國經濟在2011年和2015年間的年均增長率將達8.6%,在2016年到2020年間的增長率將達7%。這樣的增長率絕不是什麼低增長。稱之為“低增長”,恐怕只是因為它們比中國過去的增長率來得低而已。

  即使是以這樣的“低增長”繼續下去,到了2030年,中國經濟的規模將仍達到24.4萬億美元(當前價格),這將使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到時候中國人口預計將達到14.7億,因而中國2030年的人均GDP將達到1.3萬美元,這大約等於韓國在2005年,新加坡在1993年或者日本在1970年的收入水平。不過,中國2030年的GDP總量也許看起來很高,但人均GDP(衡量普通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標準)仍將大大落後於那時的高收入國家。換句話說,即便是中國成為了發達國家的一員,她離“富裕社會”還很遙遠。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