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追趕GDP不如提高含金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9 10:44:10  


 
  這現象全世界都一樣,差別只是政府在參考這些數字之餘,能不能注意到其他必須加強或改進的參考數字。

  從2001年廣東帶頭至今,中國的“萬億(GDP)俱樂部”省份已經達到23個,但整體民眾對生活改善感覺顯然跟不上這個速度。人口基數大、經濟發展起步低、外來投資增長快、基礎建設多,都是GDP衝刺的關鍵,但勞動者工資、福利持續被壓低,生活品質與物價相比一直跟不上,都使得人均持續落後。

  以上海來說,城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萬6000元(人民幣,下同,約7100新元),全國名列前茅,但很多收入兩萬左右的中產家庭都沒有富裕或寬裕的感覺。北京、廣州等大城市普遍如此,中小城鎮居民更可想而知。

  各地政府很清楚GDP不代表生活水平,但GDP實實在在代表了政府的業績與考核,這是過去多年很多荒誕現象出現的背景原因之一。學界也很清楚,呼籲改革政府考核方式的學者很多,近兩年,隨著經濟發展到了轉型關口,開始出現更多更深刻的思考與認真面對這一問題的態度。

  所謂的含金量,所謂幸福指數,其實充滿吊詭。一方面必須能夠量化,另一方面則要貼近民眾無從量化的感情。上海等各地政府近年不斷提高最低工資,把民眾收入水平大幅拉起,連富士康等企業也被迫(或策略性地)大舉提高工資。這除了將本質性地改變中國薪資收入的面貌,也將連帶影響企業板塊和經濟走向。

  從官方態度看來,政府已經做好面對變化的準備,因此可以預見,社會福利、民生提升都將成為今後數年的主旋律。這樣的提升應該算是本質上的含金量改變與幸福指數的增加,而應該貫穿其中的必然是政府施政過程的細致化。

  不過,當然,改變所將為政府帶來的負擔,必須經由創新與開明的手段加以處理。很多人指出,政府減少浪費與貪腐就足以負擔所需,不是沒有道理。

  民眾收入與經濟發展脫軌的現象也存在於新加坡等發達經濟體。問題是政府在施政時是兩只手都抓住GDP,還是願意騰出一只手感受民眾的體溫。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