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國商界紅包行情的新加坡商人觀察到,生意場上的朋友關係都要細水長流,不能有事才登三寶殿。春節是送紅包和送禮的最佳機會,萬元紅包和厚禮送到,改天需要時開個口也方便,大家心照不宣。
和新加坡親朋聊起這場“紅包劫”,才知道二、三十年前的新加坡,也曾經歷過紅包越厚越好的年代。重慶新加坡商會會長吳適存認為,中國現在經歷的正是新加坡當年走過的過渡階段。
當大家觀念逐漸改變,覺得拜年誠意最重要,紅包包個“意思”就好,那麼拿兩個柑拜年祝福大吉大利和包幾元紅包,就會慢慢成為習慣,甚至會形成“紅包給多了沒‘文化’,想要以錢砸人”的共識。
不過他也發現,當新加坡員工對紅包沒多大期望時,重慶方面的員工對他這個老板的新春紅包滿懷期待,稱現階段若“拿者有心,給者也就要有意”。
懂禮儀、會做人、知人情,是中國文化的微妙底蘊,有時你想簡單、純粹,大環境可能也會帶著你隨波逐流,讓你不由自主。
和中國各地商場春節人頭攢動的熱鬧盛景相比,新加坡過年雖然商場關門,多了份冷清,但背後體現的是盡量讓每一個人回家團圓的體諒與關懷。 我願意去相信,若干年後,中國朋友們過節的被迫無奈會逐漸消失,輕薄的紅包同樣能維繫起厚重的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