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出新招對付“中國模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4 09:14:21  


  中評社北京11月2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競爭中立”,這是美國國務院負責經濟、能源和農業事務的副國務卿羅伯特.霍馬茨不久前在紐約外國記者中心舉行的發佈會上提及的概念。根據霍馬茨會後對記者的解釋,“競爭中立”的意思是使競爭不受外來因素的干擾,其核心是對現有國際經濟規則進行更新和調整,以“彌補現有的國際經濟規則無法保證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公平競爭的缺陷”。

  挖出所謂來自中國競爭力的威脅

  美國為什麼提出“競爭中立”概念?競爭受到了哪些“外來因素”干擾?“競爭中立”又如何排除“外來因素”干擾?記者圍繞這些問題調查後發現,最近半年多來,霍馬茨曾在多個場合提及“競爭中立”,而他提出這個概念的重要目的,就是為了“應對中國模式的挑戰”。

  提出“競爭中立”有一個潛台詞,即認為中國模式對美國的經濟、安全和世界影響力以及國際經濟秩序已經構成直接、重大威脅,“競爭中立”將使中國的國有企業不再因與政府的各種聯繫而具備特殊的競爭優勢。

  霍馬茨曾表示,冷戰結束後,以國家為後盾的企業如國有企業、主權基金等進入了市場,且競爭力越來越強,已成為全球強有力的競爭者,其發展速度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後變得更快。中國在這方面最為成功。具體表現為中國國有企業借力政策支持,實現了規模經濟,降低了運行成本,提高了銷售和投資新技術的能力,進而提升了總體競爭力。與此相對應,美國公司不僅在中國市場與中國國企競爭處於不利境地,而且在美國市場甚至第三國市場中也面臨被動局面。由此他得出結論,中國模式“扭曲”了競爭,並在多方面對美國的就業和競爭力構成了直接威脅。不僅如此,他還認為,中國模式對西方自由資本主義構成了嚴峻挑戰。他在幾次演講中均表示,開放市場和私人資本是刺激經濟增長的關鍵,這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已成為世界共識,但這種共識正面臨國家資本主義的挑戰。許多國家不遵從西方的自由模式,比如中國,擁有龐大的金融資源,能有力地幫助國有企業增強競爭力,甚至不需要外來投資。

  據霍馬茨透露,“針對所謂中國模式對我們的競爭力和全球體系的挑戰,國務院最近進行了很多思考”。他最近在華盛頓美中商會的一次演講中稱,美國正在經合組織內與其他成員國和經合組織秘書處,對現有的國際經濟秩序進行重大調整,在貿易和投資兩方面更新現行國際經濟準則,特別是針對中國國有企業制訂“競爭中立框架”。該框架包括一整套政策建議,從稅收中立、債務中立、規則中立、保證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的利潤率具有可比性、保證國有企業的價格形成方法反映實際成本等方面入手,確保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能夠公平競爭,從而解決國家資本主義對公司治理、貿易、投資和競爭等帶來的問題。美國希望通過確立新的遊戲規則,來避免中國等國家利用各種刺激手段使競爭力向國有企業傾斜,以實現美國的競爭政策多邊化並適用於解決中國國內爭端,同時更新經合組織現有的國企公司治理指導原則。據悉,該框架的部分起草工作目前已近尾聲。霍馬茨認為,美國及經合組織其他成員對這個問題高度重視並做出了政治承諾,這將保證起草工作不久就能完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