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陸刮起總體經濟指標預測風 說明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1 07:50:00  


資料圖:今年1月,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在京發布“2011年中國經濟預測報告”,報告指出今年我國經濟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速,預計全年GDP增速為9.8%左右;預計今年全年CPI將達到3.7%左右,不會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
  中評社香港8月21日電/美國《世界日報》8月19日載文《大陸刮起總經預測風》,摘要如下: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增長率等總體經濟指標是人為制定出來的,而且一旦經由決策系統拍板定案,就不太能夠變動,更不用說是去預測,尤其由民間單位去作各式各樣的模型加以推估。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中國大陸也開始有民間機構或單位進行各式各樣總經指標的預測,而且這些指標也將與宏觀、微觀經濟單位產生息息相關的互動或影響。

  國際間對於總體經濟指標的重視,大致上有政府相關統計單位、學術研究與投資機構。這些單位與機構也經常涉入各種預測活動,其成果主要作為政府、企業、機構、個人相關投資與決策之用。在面對未來種種的不確定性,究竟該如何決策,這些單位和機構的預測值,就成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有時研究機構所公布的預測數字,往往會對市場造成極大的衝擊,尤其是變動非常敏感的股匯市,因此也成了媒體經常要追蹤、關心、報導的對象。甚至,何時要公布何種指標的訊息,也會在市場造成波瀾。中國大陸似乎正進入這種對總體經濟預測數值高度關注的階段。尤其最近以來,不論物價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工業生產指數、進出口物價指數、核心物價指數…)或者利率、貿易、資產、增長率等等,都受到社會的高度重視。

  這一現象當然會造成社會對經濟研究、分析與預測的重視,總的來說也就是市場深化現象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視為是經濟市場化的一個具體指標。不過,隨著這一熱潮,最近卻發生政府的經濟統計單位,其所發布的信息在公布之前,卻被市場內的機構,百分之百準確預知,因而引起研究人員是否洩密的討論,甚至也有移送調查的案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