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非洲大陸上,德國能否跑贏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4 08:42:06  


 
德國在非洲學習中國的“經濟先行”

  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也同意在與非洲接觸的過程中奉行經濟先行的政策。他認為,如果德國不想失去現在富裕的生活狀況,它就必須在世界上及時地與新興力量結交友誼。因為“世界已經不再是二戰後的局面,而正在孕育產生新的全球結構,其中包括新的中心力量。我們不僅僅要經營現有的夥伴關係,也要在世界上尋求建立新的夥伴關係。而在此我們絕對應該通過經濟合作的手段。因為我們通過自己的歷史也已經體會到,貿易往來能夠促進社會變革,使其朝著更自由的方向發展。”

  德國工商大會(DIHK)主席在德國媒體上強調指出,德國經濟界希望默克爾總理能夠致力於保障德國企業可以繼續自由進入非洲的原材料市場。他特別提出,對資源異常饑渴的中國一個接一個的與非洲國家簽署合同,將當地的資源輸送至本國工業。由於世界原材料市場上的緊缺狀況越來越嚴重,德國政府現在也開始支持執行所謂的“原材料夥伴國”計劃。

  中國的優勢在安哥拉尤其明顯,這也是默克爾本次非洲之行的第二站。這個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與中國的關係非常牢固。安哥拉在向中國出售石油的同時也能夠獲得中國政府數十億的貸款。而這些貸款最終又會回到在基礎設施項目招標中中標的中國企業。德國-安哥拉經濟協會的切什(Rainer Dzösch)向路透社表示,“錢是中國實力的體現”。光是今年一到五月期間,安哥拉就已經賣掉了價值103億美元的石油,而德國與安哥拉在今年最初四個月期間的貿易總額僅為3億歐元。

中國無可比擬的優勢

  德國基民盟議員團的非洲問題專家菲舍爾(Hartwig Fischer)也已經發現,“幾年來,安哥拉也有意向擺脫中國的‘懷抱’。因為在這裡的中國公司大多是用本國帶來的員工。”與此同時,德國工業界的代表也指出,中國在參加項目的公開招標時不僅價格低廉,而且還經常能從諸如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以及國家開發銀行的手中獲取條件極其優惠的貸款,並以此在招標中獲得優勢。

  中國手中掌握著超過3萬億美金的外匯儲備,這足以使其能夠發放無息貸款,並借此在非洲獲取項目的建設權,維持影響力。

  德國總理默克爾也承認,來自亞洲的競爭者在公共項目的招標過程中還經常擁有歐洲同行所不具備的另一個優勢,這就是決策的速度。歐洲的競標公司必須要經歷複雜的招標審查,並考慮到相關的法律條款。肯尼亞總理曾親自告訴默克爾,在選擇中標企業的過程中,決策的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標準。

  正因為德國既不能通過巨額資金也不能通過巨大的市場來與中國抗衡,所以默克爾在此做的是另一種嘗試。在周三舉行的德安經濟會議上,她強調“德國是一個公平的夥伴。我們當然希望在經濟上取得成功,但是我們也希望當地國家的人民能夠取得成就”。其中的具體內容包括,德國企業願意做長遠的投資,並轉讓專業技術。一些德國公司強調,它們與中國企業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們注重培訓本地員工,也就是說願意將它們專業知識的一部分留在當地。這一點看來對非洲來說越來越重要,安哥拉總統多斯桑托斯(Eduardo dos Santos)於默克爾到訪期間明確強調,他的政府未來希望在專業人員培訓方面獲得幫助。

  同時,德國企業也非常具有務實精神。這使得它一樣能從中國在非洲的高速發展中獲利。就像有一句名言中所說到的:“如果你無法打敗他們,那就加入他們吧。”比如在安哥拉,德國工程監理公司GAUFF就拿到了中國企業在當地建設項目的監管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