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福匯報》也分析了中國的金融狀況,認為在國家掌控財政方面,中國表面上可以算作全球的“模範國家”,但是“現在對這種美麗的外表產生的懷疑日益增多,數字顯然只反映了一半的真實,因為許多支出隱藏在影子預算中”:
“關鍵是城鎮的財政狀況。瑞銀經濟師陶冬周一在香港說:‘地方政府欠債問題是最大的定時炸彈,是威脅經濟穩定的最大危險之一。’由於城鎮實際上不能自行徵稅,它們就靠出售土地使用權為生。中國的土地為國家所有,只有使用權可以轉讓。城鎮受益於土地價格大幅上漲,無意冷卻過熱的市場。但土地生意的收入不足以投資大項目,所以城鎮都使用計劃之外的所謂‘地方政府融資機制’。”
近來,採用這一機制的城鎮劇增。據央行說,現在已有一萬個城鎮依靠它,從銀行貸款共十萬億元,占中國國內生產總額的四分之一。許多貸款現在就有成為壞帳的危險,因為新建的公路、橋梁、隧道、體育場或地鐵運營後,回報往往不夠支付利息和償還本金。
“新的五年計劃期間,情況可能進一步惡化。新的五年計劃規定,2015年之前要建3600套保障住房。渣打銀行認為,這將給城鎮增加兩萬億元的負擔。九十年代末,中國的銀行曾把億萬元無法收回的貸款折算為虧損或作為壞帳排除在結算之外。現在很可能再次出現同樣情況,但它對銀行的震撼比其它任何地方都小,因為這些銀行都在國家手中,國家不會削弱它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