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紀錄片要多“接地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9 15:08:32  


 
  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紀錄片曾一度輝煌,《河殤》、《話說長江》、《望長城》等一系列經典作品宛若珍珠,點綴在中國人的集體記憶裡。這些紀錄片占據著當時熒屏的黃金時段,收視率與同時段熱播的連續劇不相上下。但2000年以來,在國際紀錄片市場一片利好的大背景下,中國紀錄片市場卻一直沒能走出“低收視率”、“賠本賺吆喝”的陰影。隨著中國電視媒介生態劇變,紀錄片在殘酷的競爭中,更被收視率逼得越來越邊緣化。很多城市電視台已經沒有紀錄片專業隊伍,導演改行了,省級電視台仍保留紀錄片部門或欄目的,不到四分之一。令人欣喜的是,當下,中國中央電視台記錄頻道開播以來不時飈升的收視率,讓人們感悟紀錄片發展的潛力。

  不過,我看了記錄頻道播出的幾部片子,有一種感受很濃,即“不接地氣”。何解?這些片子缺乏對現實的關照,過於注重器物層面的關注,而少對人的心靈和生存境遇的關注。舉例說:《故宮2》營造了一座恢宏的影像博物館;《絲路》記錄了古代四大文明的交流與融合;《南海1號》記錄了千年古沉船的發現、考察和打撈保護的過程。這些片子,從題材到內容,與百姓生活距離不小;不是歷史建築,就是考古發掘,不是珍奇古玩,就是山水風光。

  真正的紀錄片,應更關注人的存在,真實記錄生活,記錄社會,其中心的焦點理應是人。這是紀錄片的生命。據說,有望拍攝的《下南洋》,雖是史詩般的大視野,但關注的是下南洋的華人的生存狀態,也是一個個的個體命運,同時也關照自身的心靈。但願早日欣賞到《下南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