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五年超美”是低估美體制優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29 08:07:31  


 
  不過,經濟研究機構環球通視公司世界經濟研究部董事總經理薩拉.約翰遜女士對此表示質疑。她對美國之音說:“要評估商業機會,市場匯率反映出的GDP規模要比PPP更為準確。如果要了解人均收入和國民生活水平,PPP應該是一個更好的工具,但要用PPP來評估GDP的總量,顯然不是一個好的方法。”

  環球通視自己的預測就是採用市場匯率的方法。預測的日期是2019年,比IMF晚了4年。約翰遜說,他們的預測主要依據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通脹走勢和人民幣升值的趨勢。她說,中國經濟的增長點從東部沿海轉向了內地和西部,生產率還在提升,人口優勢還在繼續發揮作用。總體上,可以預期,中國經濟將能夠趕上並超過美國。但這需要的時間比IMF預測的會更長一些。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加裡.施米特贊成約翰遜的看法。他表示,PPP的準確性比較差,跟實際情況差距很大。當年用PPP計算東德的GDP就出現了很大的誤差。柏林墻倒了之後發現先前的計算和實際情況差得太遠了。

中國增長開始減速

  中國經濟在過去30多年間的快速發展和美國經濟的相對遲緩增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IMF的報告說,從1980年到2016年,中國經濟規模擴大了30倍。美國經濟在這個階段只擴大了2.7倍。

  美中兩國發展速度的對比開始讓一些人懷疑美國這個自由市場老大可能面臨來自中國“紅色資本主義”的嚴峻挑戰。施米特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看法。他對美國之音說:“我個人的看法是,從長期看,自由市場制度的表現要強於‘紅色資本主義’。就中國的特殊例子來說,中國的發展受益於多種因素,如人口龐大、全球化。”

  施米特指出,儘管如此,中國的工資水平已經提高,發展優勢如人口紅利等,開始減弱,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和後續動力不足的問題將日益突出。

  施米特說,2008年中國通過加大投資躲過了經濟大幅度滑坡的危險,但這些投資加劇了本來就存在的產能過剩問題,可能會給銀行造成大量的呆賬。他認為,政府主導的資本主義有它的優勢,但它所具有的危險也是不能忽視的。

  《中國崛起》一書的作者施米特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時候還強調,人們對於美國可能過於悲觀,對於中國可能過於樂觀。他說:“當然,美國有一些長期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社保福利債務。美國的歷史上有過許許多多的衰退危機和風險,但美國的制度有很大的靈活性,總是能夠擺脫危機,保持增長。”

  施米特同時也認為,人們在看待中國的時候則可能過於樂觀。經濟發展從來都沒有直線進行的。有順利的時候也會有困難的時候,關鍵是看這個制度的效率和靈活性。在這方面,自由市場制度對國家主導的壟斷經濟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