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官本位”困擾中國大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24 09:40:44  


 
  追溯這些問題的源頭,大學校長普遍認為,大學管理的行政化是罪魁禍首之一,而大學校長的任命制是大學行政化的重要原因。他們提議對大學進行“去行政化”,包括逐步取消大學校長的行政級別。他們認為,大學的根本弊病在於將大學當成了行政機構來管理,大學的書記、校長都是上面任命的官員,“官文化”充斥整個大學校園,不僅存在於學校管理層中,還蔓延到了學生會等自治組織中。由此帶來的結果是,本應是大學主導者的教授們沒有什麼話語權,只能想方設法地去迎合權力,或者主動投身官場謀求出路。

  朱清時警告說,最近十多年來,雖然國家名義上在實行高等教育改革,但大學教育的行政化其實愈演愈烈,有真才實學的教授,越來越難以發揮聰明才智,而一些擁有權力和地位的“大腕”則把持了大學講座的講壇。

  大學校長的行政評級,已將他們矮化為政府教育部門的附庸。教育學家、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說,西方國家的大學都是盡其所能地與政府部門保持距離,中國大學卻是拼命去討好教育行政部門。在核物理學家、復旦大學前校長楊福家看來,現在至少應把大學體制恢復到解放初的情況,那時大學管理者沒有什麼行政級別,像復旦大學、武漢大學這樣的名校的校長,社會地位都要高於部級幹部。筆者的受訪者普遍認為應該效法西方,通過招聘和遴選產生大學校長,而不應經政府任命,從而使高校擺脫行政系統的操縱。

  大學校長的另一項呼籲是,應該將大學還原為一個學術共同體,擺脫外部控制,使大學教師成為學習的真正主導者。在這個方面,大學校長們有不同意見,有的主張“大學自治,教授治校”,有的主張“教授治學、校長治校”,但總體上都主張讓大學回歸它的學術本原,成為一方獨立超脫的淨土。劉道玉說,西方的大學從中世紀誕生起,就是一種學術共同體,既不受教會主宰,也不受政府干預,這一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大學自治是西方高等教育的根本精神,號召向發達國家學習的中國,怎能只學皮毛而不學精髓?

  面對大學與商界、學術與金錢日益交織的現狀,大學校長們還就一個問題大聲疾呼:大學一定要同市場保持距離。筆者採訪的很多校長都表示,一些人誤認為大學辦企業是美國的經驗,但其實在那裡,學校與企業等盈利機構之間是截然分開的。而在中國,大學以所謂的“教育產業化”為由想方設法創收、忽視教育質量而一味追求金錢的傾向已十分嚴重。例如,章開沅痛心疾首地說,高等教育進入了新一輪“大躍進”,大學成為重災區,大量教師把精力用在爭招生數額、項目經費、科研課題、學位授予點上,根本無心考慮提高教育和科研水平。

  中國大學教育改革有何外部資源可供借鑒?在這個問題上,大多數受訪者均認為,現代大學已經形成一整套完善的體制,是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中國應從西方發達國家吸取經驗。劉道玉把世界上成熟的大學體制總結為德國、美國、英國、日本四種模式,雖然在不同模式中,政府與大學的親疏關係各有不同,但各個模式均堅持依法、依章程治理大學,以及思想自由與學術自治。有了更好的大學管理制度,中國才有希望出現更多的教育家和真正的大師。

  總體而言,這些中國教育界的有識之士所主張的,並非多麼玄奧的理論,在許多發達國家早已是社會的普遍共識。但自筆者完成這些採訪至今,還未看到現實中的大學教育體制有多少實質性的改變。反倒是僅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裡,高校界又出現一些新的爭議話題,例如北大擬對“思想偏激”的學生進行會商,又如青年學者熊培雲在外經貿大學的演講被一位學工幹部“砸場”。莫非除了法治倒退之外,中國高校的自由空間也將萎縮嗎?

  幾天後,清華大學就將迎來它的百年誕辰,這是中國教育史上一個值得記錄的時刻。清華百年校慶正值北京初春,萬物吐翠,難道我們的大學還要堅持某種“主流價值觀”,對那些“偏激”的思想和“特立獨行”的學生莫名恐懼嗎?近一百年前的中國大學還能堅持“兼容並包”的精神,使大學成為社會的精華所在、良心所歸,難道這些精神我們今天還不能堅持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