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菲和她的同事常常需要為支付醫療費問題與患者劍拔弩張。他們也是迫不得已,因為如果不能讓患者付賬,醫生就要自掏腰包,為這些未結清的費用埋單。張菲說:“應該有個專門處理這類事情的部門,但在中國,醫生要做很多與看病治療無關的工作。”
管理不善
上述問題的出現可追溯至20世紀90年代,當時中國為減輕國庫負擔而讓醫院自負盈虧。醫院的經營成本被轉嫁到患者頭上。在很多醫院,醫生還需確保患者不逃賬。
原廣州某大型綜合性醫院資深管理人員劉金鵬(音)表示:“患者必須承擔醫生的工資、退休人員的退休金,還需為醫生的海外培訓以及醫院大樓、醫療設備以及水電費用買單。”
據媒體報道,醫院和醫生為增加收入,常常會給患者開昂貴的藥物或進行不必要的檢查,此舉令民眾深惡痛絕。衛生部長陳竺也承認此風氣的存在。
但張菲說,醫生要患者做這些繁冗的檢查還有其他原因。“在其他地方,若出現差錯,醫生可通過購買保險自保。但中國沒有這種機制,所以我沒有任何保障,在給病人做檢查時必須做到萬無一失,”她說。
“在中國,捅了簍子都算在醫生頭上……讓某個人當替罪羊總比承認體制存在問題來得容易。”
患者需求
另一方面,因為沒有足夠的政府撥款支持,縣鄉級別的醫院只能提供一些最基本的醫療服務,無法治療癌症等慢性疾病。
史流長(音)是河南省一名發電廠退休職工,目前患晚期肝癌。他在縣醫院可以享受醫保,但在那裡沒法治療癌症。61歲的史流長說:“這裡不能治療癌症,條件有限。如果我去其他醫院,醫療保險又無法報銷我的治療費。”
他的肝癌與乙肝感染有關,在北京的兩次手術花了他10多萬元。“加上老伴的退休金,我們每月有3,000元收入,這就是我們的醫療保障,”史流長說。
他說自己並沒有服用乙肝治療藥物。“我無力負擔。我的四個兄弟姐妹都有乙肝,其中一個已經死了。除了我妹妹,沒人負擔得起乙肝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