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個排名表中,中國還沒有那麼靠前,僅僅排名第7位。數學家王儒博解釋說:‘顯然,中國出版的論文平均來說,還沒有像其他科研國家的論文那樣優秀和吸引人。’或者換句話說:中國人雖然增加了論文的數量,但在質量上平均還趕不上美國及其夥伴國家。”
該報說:“王儒博曾在中國為德國科學基金會工作過兩年,據他推測,亞洲人採取不同花招導致論文的出版數量增多。比如,他們用許多小文章代替一篇大文章,一點點地分別公布自己的發現。當然,這種做法在數不勝數的西方研究所中也是習以為常的。‘中國人懂得這種數量指標的價值,肯定不會放過用這種方式表現進步。’
“王儒博強調,儘管如此,中國絕對正在變成一個領先的科研大國。‘他們正在朝上走,但是還沒有達到頂點。’……”
“中國高校的一大危險”
《每日鏡報》(4月6日)在一篇分析國際高校加強與中國合作的文章中認為:中國大學的進步“早就清晰可見”,“早就不僅僅限於數量,中國學者在工程和自然科學頂級刊物上發表的論文也增加了許多倍。”
該文也指出:“這些成就的背後也還有很多的問題。比如,中國高校的一大危險就在於對國家機構的嚴重依賴,後者依然為每個大學校長都配備一名黨委書記。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Richard Levin)不久前認為,在沒有真正的自由時,人們或許可以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可觀的成就,就像前蘇聯所做到的那樣,可是,在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中是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