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師大教授拋40歲需掙4000萬論的背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0 09:29:18  


 
  5,我的財富觀是“富不傲窮,貧不妒富”,但這裡談到錢,本意卻不是指錢,而是指奮鬥精神。

  6,祝天下愛錢人都發財,共同富裕。

  他在結尾時這麼自圓其說:“中國人有一個缺陷喜歡錢卻不明說錢,更不允許一個教授談錢。我是教房地產的,必須跟他們談錢、談投資,這是我的專業。我們是在討論投資與經營,不是討論道德修養。”

  且不說4000萬的標準讓人覺得有點摸不著頭腦,董藩對於個人作為大學教授身份的認知,還是不得不讓人發出喟嘆:“這個社會怎麼啦?”理直氣壯、振振有詞,其話語邏輯可說是赤裸裸地把金錢和道德的關係割裂。

  董藩毫不遮掩的姿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高級知識分子放棄其肩負的社會責任,淪為社會拜金主義的代理人。他將學生成功的標準通過量化的名標價碼來衡量,絲毫不考量道德在其中的價值和正當性,究竟有多大的學界代表性,令人好奇。

  另外,儘管其學生未必都會將其說法奉為圭臬,但其似是而非言論所傳播或反映的既存扭曲價值觀,確實使人擔心社會要何去何從。

  當掌握知識並肩負教育重任的社會人士都棄守基本的道德傳承任務,出現道德缺位的事件也變得情有可原。而在不必考慮道德的情況下,既得利益也找到了為其合理化存在進行辯護的最佳代言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