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志軍留下什麼樣的鐵路難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1 10:23:08  


 
  加藤嘉一說,劉志軍比十河信二更聰明,他繞開了問題,他一開始既不建“高鐵”也不提京滬線,而是利用每年春運人們抱怨買票難的時機,在其他地方開工修建所謂“客運專線”、“城際鐵路”、“第二雙線”,建造完了之後再宣布這就是高鐵。北京到廣州的“客運專線”幾乎建在一座從北京延伸到廣州的沒有彎曲的大橋上,列車可以用380公里的速度跑完全程而無需減速,石家莊和太原之間的客專更是用一個隧道穿過了整座太行山,其造價可想而知。中央政府通過銀行借給鐵道部的資金是2萬億元。

  加藤嘉一說,劉志軍的政治生命結束了,鐵路的難題才剛剛開始。劉志軍造成的局面比十河信二要複雜得多,因為劉志軍的高鐵網太超前,對經濟規律缺乏尊重,難以實現盈利。鐵道部負債率為70%,如果是一個公司的話,離破產就沒多遠了。如果作為一個公司,今後把“壞的”資產拿走,只讓“好的”資產上市,那中央政府通過銀行借給鐵道部的2萬億元資金就收不回來了。而當初鐵道部正是憑藉自己的“永遠不會破產”的形象獲得了大量商業銀行投資的,如果這個條件消失,投資的資金鏈也將斷裂,政府可能需要花更多的錢來救市。在中國,欠人家兩萬元會帶來很大的壓力,欠兩個億就要輕鬆得多,欠兩萬億根本就等於綁架了債主。加藤嘉一說,等到為數眾多的“反高鐵派”明白過來時,高鐵已經接近通車,說什麼都晚了。

  網民認為,加藤嘉一的這篇文章在肯定劉志軍的貢獻,實際上有很多的偏頗和錯誤。網民認為高鐵能夠成功的關鍵甚至唯一的關鍵技術環節是引進動車組技術。高鐵的代價非常大,但資金並非無法回收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