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十二五開啟民富之路 內需成最重要戰略資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24 09:29:15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十二五”規劃是2011年“兩會”的核心議題。作為指導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這一規劃“把提高居民收入、縮小貧富差距、富裕人民群眾作為全新思路和戰略,圍繞如何‘富民’問題,制定行動路線圖。”

  “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富民”政策,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王小廣對大公報記者表示:“進入中等收入國家水平以後,中國最大的優勢在於巨大的國內消費市場,13億國民的潛在需求是我國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可以說,只有建立在民富根基上的國內消費市場,才能夠使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更具可持續性。

  “十一五”重追求“國強”

  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楊偉民指出,“十二五”規劃期間之所以應將‘富民’作為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而提出來,是基於以下幾點考慮。“首先,‘十二五’規劃是新中國60年後的一次再出發。中國剛剛慶祝了60歲生日,進入下一個甲子,應該有一個新的發展思路。其次,‘十二五’規劃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後中國實行的第一個五年規劃,而此次金融危機無論對世界還是對中國,都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題。第三,經過30年的改革發展,中國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按照國際標準,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以上、開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這一時期的發展思路肯定與過去不同。上述三點決定了‘十二五’規劃與此前的十一個規劃有本質的差別。這個差別就是,過去的十一個規劃追求‘國強’,‘十二五’規劃則追求‘民富’。”

  他並強調說,從近幾年的情況看,中國社會的很多問題都跟貧富差距和民眾的普遍不富裕有直接的關係。所以,“十二五”規劃政策的力點應該轉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縮小貧富差距、富裕人民群眾作為全新思路和戰略,圍繞如何“富民”問題,制定行動路線圖。

  2009年,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3735美元,按照2007年世界銀行發展報告標準衡量,中國已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行列。從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看,二戰以後世界許多國家經過努力,都先後進入中等收入國家之列,但由於在“中等收入轉型”中,大多數國家經濟結構和社會轉型之後,一直徘徊在中等收入水平線上。儘管中國政府已經認識到目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但在現行經濟運行中,從體制、政策、社會關心等方方面面,都對需求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形成了極大的掣肘。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