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亞運會之規模為歷屆最大,參賽國家和地區數目達45個,運動員人數將近1萬人。參與亞運會的志願者人數,單是比賽運行方面就有6萬人。
從參與競賽的運動員,到前來採訪的記者,大多都對廣州當局的努力表示肯定,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之處。
泰國《暹羅體育日報》記者Manop指出,好些廣州群眾對亞運會的認識都是一知半解。此外,在中國觀眾努力為其運動員打氣的同時,像板球、卡巴迪和藤球等比賽都被中國觀眾忽略。
菲律賓廣播電台(PBS)體育電台製作總監桑托斯認為,當前廣州現代化的一面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但他們反而因為不太能看見傳統一面的中國而感到失望。
此外,歷屆大型運動會的龐大投資與創收能否取得平衡的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尤其是許多大型場館在運動會過後將如何處置。
廣州市副市長許瑞生稱,廣州當局在場館建設上投入了63億元人民幣,而這53個競賽場館和13個訓練場館將能整體改善廣州市區的體育設施,服務廣州市民。
雖然廣州亞運會正式閉幕,但是廣州的亞運故事還沒有完全結束。第一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將於12月12日在廣州開幕。由此,亞運會與亞殘運會將形成與奧運會和殘奧會相繼舉行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