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亞運金牌第一緣何無人喝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22 10:44:18  


 
  應該說,中國健兒拼搏進取,金牌超多,可敬亦可嘉。民眾感覺則是“爽,但並不快樂”。亞運賽場水平不高,也沒有競爭力,中國軍團占盡絕對優勢,金牌第一毫無懸念,既讓人產生“審美疲勞”,又覺得金牌太“水”。目前中國金牌數比主要競爭對手韓日的總和還多61枚,就是這超出的61枚也高於第二名韓國(55枚)。有24個國家和地區迄今金牌為零。如此懸殊的實力對比和角逐,如同“巨人”和“小孩”遊戲,還有多少體育競技的樂趣?一些項目中國選手“勝利會師”,把四年一度亞洲大賽變成了國內賽事,觀賞價值減退,金牌含金量降低。

  體育競賽爭金奪銀,理所當然。中國曾被列強恥笑為“東亞病夫”,國家以爭奪金牌彰顯國力、振奮民心,也無可厚非。問題是,中國對金牌的崇拜和奪取金牌的方式變得扭曲了體育最原始的精神,甚至不計成本瘋狂奪金,並未給民眾帶來民眾帶來的健身、健康的提升,對亞洲體育的發展也未必是好事。

  亞運中國“一家獨大”看似獨領風騷,實質危機四伏。一則亞洲體育嚴重失衡,中國獨舞,其他參與者成為陪襯,長此以往,無人喝彩,誰也不願陪著玩。二則“中國兵乓球現象” 再現,亞運會演變為“一個超級大國(中國)與亞洲各國的對抗賽”,孤獨求敗,亞運會將逐漸失去其吸引力和生命力。亞洲體育盛會只有各方和諧共存,才能長久共榮。

  從中國內部看,現實也一樣嚴峻。一方面競技體育輝煌達到頂點,一方面全民身體素質尤其是青少年健康持續滑坡;一方面金牌空前大豐收,一方面最具影響力的三大球整體性創歷史最差,甚至淪為亞洲二、三流,引起國民的極大不滿;一方面運動員多數還在專業體制下“生產”,一方面卻掛了“大學生”等身份參加以業餘選手為主要對象的亞運會。

  體育本來是鼓勵國民綜合素質向前發展,但在“金牌戰略”下,中國體育界把體育等同與金牌,把體育當作強國符號。在這種動力機製作用下,各級政府體育局成了“金牌局”,不擇手段追求金牌,必然浮誇、違規、腐敗,耗費過多的國家資源財力。“唯金牌論”與“唯GDP論”和“GDP崇拜”一樣有害。

  中國代表團已經連續七屆亞運會高居金牌榜第一,也經歷了奧運金牌第一的“加冕”,爭金牌已經不是當務之急,應該淡化金牌,讓體育理念真正回歸,以人為本,把主要的資金、精力投入全民健身,真正實現公平競賽。在中國崛起的形勢下,體育並不代表國力和尊嚴。中國經濟的強盛遠比體育更有話語權和表達力,更能真實地樹立中國新形象。國家強大了,能多拿金牌自然好,但必須要建築在國民體質和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的基礎上才有意義。

  廣州亞運中國軍團金牌多少不應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200金也好300金也罷,並不意味中國自動邁入體育強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