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8月中旬由中國日報社和日本言論NPO共同實施的第六次“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結果在日本東京發布,中國國內媒體以“結果顯示中日兩國民眾普遍看好中日關係未來走向”的贊歌調子發了消息。其實這個消息掩飾了一個主要事實,那就是對中國抱負面印象的日本人依然占70%以上,而且從2007年統一輿論調查題目之後,這個傾向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這同時也間接反映了中國人的對日印象的改善,有很多是中方媒體的人為努力因素下催生的,並不是基於一種互相交流、互相對應的基礎上的真正的改善。
即便是發布唱贊歌調子消息的中方媒體面對嚴峻的調查結果,也不得不承認“歷史問題一直是阻礙中日關係發展難以逾越的屏障”,“歷史問題仍然是造成中國普通公眾和學生對日印象不佳的最主要原因”。而釣魚島的歸屬爭端就是歷史問題留下的。
在這種背景下,釣魚島海域發生的中國漁船和日本巡邏船的相撞事件,極有可能成為一個撞擊脆弱的中日關係的重大事件。而且日本正值執政的民主黨競選黨代表(即首相)的極其微妙的政治時期,在這時期突然發生由日本海上保安廳主導的極有可能危及中日關係的撞船事件,使人很自然地會產生疑問,是不是還有其它什麼不可告人的背景?
法新社在事件發生當天就發消息點到了這一點:“參加競選民主黨黨代表的小澤一郎9月5日,表明日本政府要在釣魚島問題上對中國採取強硬的姿態。”法新社顯然很在意小澤發言2天後就發生這次撞船事件的時間上的巧合性。
9月9日,日本《讀賣新聞》為撞船事件專門發表社論,要求日本海上自衛隊也要“密切配合”海上保安廳的行動。社論的言下之意,是要求日本動用軍事力量來對抗中國。
釣魚島海域的撞船事件成了考驗中日兩國怎樣動用政治智慧來柔性處理危機事件的一場嚴峻考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