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超過日本 意義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0 10:43:17  


紐約時報報道,中國經濟在經歷了幾十年令人炫目的發展之後,在今年的第二季度終於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裡程碑。
  中評社香港8月20日電/英國《金融時報》8月20日載文《中國超過日本的意義》,文章說,第二季度經濟數據顯示,即使是按美元計算,中國也已然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將在這個位置上呆下去,直到超越美國成為老大——除非遭遇大災難或經濟停滯。

  按美元計算相當沒道理,因為匯率波動對數據的影響絲毫不亞於經濟活動。這樣計算並未考慮到,在北京買一套房、吃一頓飯或做一次足療要比東京便宜得多。按購買力計算,中國經濟早在差不多10年前就超過了日本。但這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從這一點上講,中國取代日本的確開創了一個新秩序。自1968年日本超越當時的西德,成為全球第二大資本主義經濟體以來,第一次出現了一個新的國家,覬覦著美國的寶座。

  1968年的日本與2010年的中國存在許多重要的相似之處。當年,日本取得的成就徹底推翻了西方人固有的一切種族歧視觀念:即非白種人的現代化能力有所欠缺。就在1958年,自由派經濟學家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還在《富裕社會》(The Affluent Society)一書的開篇,將富裕民族界定為“歐洲人生活的一個世界小角落”。對於許多亞洲人來說,中國的崛起象徵著亞洲地區理所應當地回到了人類活動的中心。過去20個世紀裡,中國有18個世紀都位居世界經濟之首,現在,擁有古老書寫體系的它不過是讓一切恢復到“本來的”狀態而已。

  與今天的中國一樣,1968年同比經濟增幅達到12%的日本,幾乎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增長。就在這一年,日本政府承認了水俁灣悲劇:幾十年來,智索株式會社(Chisso Corporation)不斷將汞衝刷進水俁灣,導致當地居民出現嚴重畸形。直到1970年日本國會制定了《水污染控制法》,強制進行徹底清理,日本政府才開始著手解決環境破壞的遺留問題。中國領導層已開始對此類問題至少予以口頭上的關注。但目前,仍有無數中國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早逝,而河流污染不止,食品摻假事件頻發。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