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陸管道事故高發 原因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5 07:55:13  


 
  城市供水、排水、供熱、天然氣、通訊、電力、廣播電視光纜等多種地下管線縱橫交錯。許多城市由於未能實現管線信息動態管理,信息老化、資料不全、不准,難以為地下開挖動工提供有效服務。一些城市地下管線的管理體制尚未理順,多頭管理的現象日趨嚴重,地下管線設計部門眾多。

  此外,一些地方為了政績迫切追求GDP,大幹快上,忽視安全問題。眼下正在發生的舟曲縣泥石流亦引發民眾是否因人為因素的追問。

  在許多城市建設中,建設單位只是為滿足建築結構設計方面需要進行工程地質勘察,極少去顧及地下管線埋設情況,急功近利現象異常明顯。無論是大連“7•16”事件,還是南京“7•28”事故,其直接導火索,都是工作人員缺乏安全意識。

  對“潛伏”居民區的化工危險而言,南京爆炸案未能成為最後一次預警,迫切需要全社會的反思,城市繁榮與城市安全如何共生。畢竟這些枕頭下的炸彈,已成為民眾的不可承受之重。如何拆除炸彈的引信,關係到中國經濟社會穩定與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不容忽視的還有,7月29日,吉林市又有一家化工廠的7000只化工桶因洪災被衝入松花江,幸虧打撈及時,未對水質造成污染。這些起涉及危險化學品的事故,給人們的生命、社區、生存環境帶來了危險,企業對化學危險品管理的體系的脆弱與無力也暴露無遺。若不重視工廠運營安全、沒有嚴密的安全保障體系,未來更多損害環境、威脅人類生存的事故還將繼續上演,而且可能更加觸目驚心。

  有分析指出,當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實現由重“量”到重“質”的轉變,各級政府、企業須首先排除“急功近利”這顆導致安全事故頻發的隱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