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建築短命潛規則成中國發展內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4 08:42:07  


近日,武漢市曝出建成5年的“聯排別墅”遭遇拆遷,引來輿論嘩然。城市建設中的過度規劃與社會資源浪費等現象再次受到關注。
  中評社香港8月14日電/美國《僑報》8月14日載文《建築短命潛規則成中國發展內傷》,文章說,短命建築是一個社會的鬧劇,更是悲劇,是權力、資本集團對公眾福利和社會利益的雙重侵蝕。中國大地倘若陷入永無休止的大拆與大建的重複怪圈之中,將引發一連串的經濟、環境和社會問題。摘要如下:

  被冠以“住建部官員”頭銜的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近日的一個論斷引發輿論關注。陳淮稱,“未來15年到20年內中國城鎮現有住房約有一半需拆了重建”。中國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幾個月前也曾有過類似表述: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但這些建築只能持續25至30年。

  其實,回顧中國大陸過去幾十年的城鎮建設發展脈絡,沒有人懷疑中國建築的短命。“中國是個大工地”,不僅是建設的工地,也是拆遷的工地。有網民以諧音戲稱“China——拆呐”。為何要拆那麼多?處於風口浪尖的陳淮已為這句話做出解釋:1949年前的房子,房齡過長;1949至1979年間所建的多為戰備房、過渡房、簡易房,質量差;而改革開放前20年,建房主要為脫困,房屋規劃已不適合城市發展。

  而據資料顯示,英國建築的平均壽命為132年,美國建築的平均壽命達74年甚至更久。究竟是誰讓中國的建築如此短命?在拆拆建建的循環中,誰是最終獲益者?

  開發商獲得了舊城改造的商機,只需像搭積木一樣拆了樓再重新建起,就可以賺個盆滿鉢盈。況且,雖然中國的房屋產權是70年,20年左右就拆掉,也無需考慮質量問題,更能偷工減料,大賺居者的銀子。建築質量問題不斷給中國政府敲響警鐘,2009年不斷出現的“樓歪歪”、“樓脆脆”不能不說是此類潛規則造成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