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五問“毒奶粉”事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2 10:47:44  


 
  三問:為何每次出事,幾乎都是被外地機構檢測出?青海產的奶粉在甘肅檢出有“毒”,陝西的在廣東和福建東窗事發,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一些地方的“保護傘”作用。

  四問:生產行業內何時不再有見不得人的秘密可揭?福建一飼料商曝料,截至2009年6月,奶粉經銷商手中仍庫存六七萬噸三聚氰胺含量高達60%至70%的奶粉,打算向飼料行業低價拋銷。當地政府部門知而不報。而對於上海熊貓乳品的查處,在長達8個月的時間內,一直處於對公眾“保密”狀態。而此次,在青海,當地官方面對記者的採訪一概退避三舍,能躲就躲。政府及其官員為何不能坦然面對問題?難道涉案者在幕後都與官方有某種利益瓜葛?

  五問:當年的問題官員今何在?當年的三鹿事件之後,三鹿解散,董事長被判無期徒刑,處罰不可謂不重,但對更多的相關責任人的懲處卻高舉輕落,負有重大責任的官員們短暫蟄伏、快速複出。問責能起到什麼作用?

  但願這些疑問早一天得到解答,問題早一天獲得解決。否則毒奶粉真的會成為西西弗斯的“石頭”,時不時地跳將出來為禍社會,戕害民眾,並徹底摧毀政府的公信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