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9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6月29日載文《中國決策者的政策子彈所剩無幾》,文章說,過去兩年,中國經濟像是一道燦爛的光芒,如果沒有它,世界經濟的前景將變得晦暗不明。在出口走弱的情況下,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的刺激措施,這個國家得以維持了一種不錯的增長率。這似乎說明,它可以不受其他地區的大勢影響。但在目前,美國的消費仍然停滯不前,歐盟(European Union)也面臨著一連串的主權債務危機,在這種環境下,分析師們對中國的增長軌跡再次感到懷疑,而且懷疑得不無道理:雖然前面的刺激措施取得了成功,但北京手中的良方正變得越來越少。
中央政府再也不能夠承受人為地提振需求,同時又避免國內經濟出現危險的失衡。2009年1月至12月注入價值9.6萬億元(合1.4萬億美元)的新增貸款,已經在房地產市場吹起泡沫,並在大型國有銀行和規模更小的銀行積累了不良資產。據官方估計,僅向財務不佳的地方投資公司發放的貸款,目前就已經達到了六萬億元,但這有可能存在低估。
為應對這些問題,近期有關部門對浪費性的公共基礎設施和住房投資實施了限制,但針對後者需要進行謹慎的權衡。房地產投資刺激了建築業,也刺激了鋼鐵、水泥、家具和家電等相關行業。即使房地產市場的投機需求只有兩成,倘若房價下跌,投機客突然撤離,那麼市場將會出現一個巨大的空洞。這樣一種結果,將給很多行業帶來沉重的連鎖打擊。
中國同樣不能依賴外界來提振增長。上個月的出口數據無疑是強勁的,但世界對中國出口商品的需求不會回到危機前的高水平。近幾個季度美國經濟增長走強,但有可能再次走軟,並將背負更加沉重的稅收和監管負擔。歐盟國家也面臨著沉重的債務負擔和社會動蕩。而如果中國國內經濟陷入泥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等機構是沒法出手提供緩衝的,它們沒有那麼大的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