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廣東省宣布最低工資標準上調20%。中國約三分之一的出口產品是在廣東生產的。一季度,包括江蘇、浙江和上海在內的其它7個省市,也將最低工資標準提高了10%至17%。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表示,今年還有20個省份計劃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上調工資不只是為了平息公眾的不滿,也是為了確保這個全球最大的製造業機器有足夠的勞動力。
中國沿海城市工廠裡的工人,大多是來自較貧窮的內地和西部省份的民工,但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製造商將業務遷往內地,以利用當地較低的勞動力和稅負成本。與此同時,農村福利改善、農產品價格上漲和農村稅賦減輕,也降低了人們去廣東或其它沿海地區打工的吸引力。
官方報告稱,今年2月中國春節假期剛過,廣東省的製造業核心地帶就提供了逾200萬個農民工就業機會。
中國為了吸引農民工而提高工資和改善勞動條件的舉措,正在吸引更遠地區的工人:越來越多的越南工人非法潛入中國南方工廠打工——收入往往是他們國內所掙的兩倍。
但儘管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正日漸攀升,整個亞洲地區也都感受到了上調工資的壓力——這可能不包括日本,長期以來,該國一直在勉力對抗通縮壓力。
越南政府最近上調了公務員和國有企業員工的最低工資標準,這是該國為了對抗通脹壓力,在一年內第二次上調工資。在柬埔寨,制衣業正面臨著將最低工資標準提高近一倍、以滿足制衣工人生活所需的壓力。制衣業是該國的主要出口產業。
整個東亞地區的工資水平都在上漲,中國處於風口浪尖。各國政府希望這種趨勢將減輕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但也擔心這將削弱本國在全球化經濟中的競爭力。
但是儘管低端製造業可能逐漸遷移到本國或亞洲地區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地區,但業已建好的基礎設施,將幫助企業走向價值鏈的高端,正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和9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那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