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31日電/環球時報刊登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庚欣的文章說,近來,有一些“大腕兒”,不管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不管是諾貝爾獎得主還是政客,都在議論世界中心向亞洲東移,而且主要所指是中國。沸沸揚揚的議論涉及經濟、文化、政治等各個領域。令人想起“三十年河東轉河西”的話。事實果真是這樣嗎?
讀過《紅樓夢》的人都記得林黛玉解析家庭關係的一句話:“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冷戰時被人們引用比喻世界東西方關係,成為有名的政治口號。姑且就事論事,真將今天東西方的現實情況作一比較,恐怕也很難作出“東風壓倒西風”的結論。
的確,百年來一直高高在上的“西方”,近年來政治、經濟麻煩不斷,而東方卻日益展現出“新興”形象,世界總體上是處於“東進西退”的變化之中。但這基本還是一種趨勢分析及動態判斷,如果從現實評估的角度來看,無論是GDP的老指標,還是從今天國際上時髦的HDI(人類發展指數)等新指標看,東方與西方還有著相當大的差距。從移民及留學傾向來看,西方依然是人們“靠腳投票”投出的主要目的地。從世界上各種排行榜來看,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個人;無論是經濟還是教育、文化,當然包括高科技及制度創新等,東方國家基本是坐後排的。雖有速度優勢但可惜基數懸殊;雖有外延規模卻無奈身處低端,依然屬於“力量型”而非“智能型”。日本雖然是其中經常名列前茅的唯一東方國家,但在社會發展及改革方面,也時常被打入“另册”。
文章說,其實,中國人希望自己重新成為世界中心,這種樸實的願望無可厚非,就好像美國人總念念不忘“美國世紀”一樣。但首先是中國現在真的還離“中心”很遠,尚無資格去談論此類話題。中國早就提出“不當頭”、“不稱霸”,這不僅是對世界的宣示與承諾,更是對自己的評估及鞭策。因為中國一直在與冒進、浮誇的頑症作鬥爭。這方面的教訓實在太多了!當年中國高唱“東風壓倒西風”之際,恰值“超英趕美”大躍進之時。結果,不僅西方敏感,還引起了蘇聯的“誤讀”,以為中國要在國際社會主義運動中壓倒蘇聯,搶占領導地位。今天的形勢自然是今非昔比,中國確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許多人誇獎中國也是真心實意。但中國人如何客觀、冷靜地把握自己,堅持不浮誇,依然十分重要。
我們不僅要在口頭上表達對“G2”、“中心”之類的批評,更應在思想及行動中警惕、防範這種長期困擾我們、根深蒂固的“浮誇頑症”,同時還要注意加強體制與觀念的改造與創新。因為這種“頑症”往往容易被人利用。我們沒有必要為了虛名而擔負一些超出自身實力的責任。
從古代的“霸主”到現代的“霸權”,所有的“中心”都有一些共同特征:一是唯我獨尊,二是不善學習,三是由此形成“自我中心”的優越感,對別人動輒干涉、甚至暴力相向。這種“中心論”明顯不符合人類與自然多樣化協調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平發展的時代要求開創了歷史性的新局面。經濟全球化及地區一體化使大家可以避免零和爭鬥,實現互惠共贏。由此使共同發展、協調發展成為可能。
其實,近來的地區發展已經顯現出這種新格局之端倪:最具發展活力的東亞整合就不是簡單地以中國、日本等為龍頭,而是以東盟十國為主幹,進而形成了10+3體制,初步形成了地區合作體系。歐盟歷史上也不是以一個大國為中心,而是一直以多邊平等融合的方式推動整合。這都為未來國際格局的建構提供了現實可行的寶貴參考。中國作為最引人矚目的新興大國,應該在行動及心理上有所準備,發揮全新的榜樣示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