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葉問2》看中國人的自信與自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31 09:59:03  


 
  回歸至今接近十三年,香港電影的“後殖民性”既表現在它的“親中”,也表現在它的“反英”,兩集《葉問》在這兩方面皆有代表性,難怪它在內地和香港兩地都叫好叫座。

  前年上映的《葉問》講一代咏春宗師背負日本侵華的國仇家恨,以中國武術挫敗日本將軍的空手道。《葉問2》的故事情節以至葉問“住家男人”的形象本有太多好萊塢電影系列《洛奇》(Rocky)的影子,編劇和導演能夠成功將電影“香港化”和“中國化”,全是因為他們抓緊了電影的“後殖民性”。影片的大反派是一個在香港無惡不作的貪污洋人警官,以及一個出言不遜、視中國武術為笑話、譏中國人為笨伯的英國拳王。兩出電影都有一個助紂為虐、與帝國主義侵略者狼狽為奸、但最後皆迷途知返、棄暗投明的角色(分別由林家棟和鄭則仕飾演)。跟殖民者串通,即所謂串通殖民主義本來就是香港作為一個殖民地的原罪,這兩個角色的設計可以理解為香港電影人為香港人所做的一次懺悔和告罪。

  兩集《葉問》在內地大受歡迎,除了因為它在政治上絕對正確之外,還因為它為觀眾源於內心的民族自卑感提供了廉價的發洩。中國到今日已是崛起了的大國,但也許正因如此,中國人更需要西方的認可和讚賞,並且深信這是他們辛苦掙到、絕對應得的尊重。在這個意義上,西方仍然是量度一切的標準。

  《葉問2》一方面強調葉問掌握中國武術的要義和哲學內涵,即所謂武德;也處處突顯他愛好和平、以德服人的本性,恰與好勇鬥狠、凶殘暴戾的英國拳王形成鮮明對比,目的是要給看電影的中國人一種在道德上遠勝洋人的優越感。另一方面,影片幾乎不能自制地在完結之前,加插了一個全數洋人觀眾起立鼓掌的場面。記憶中,陳凱歌的《梅蘭芳》也有類似的場面,似乎洋人起立鼓掌已經成為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最終肯定。沒有了這個手勢和姿態,電影裡面主角的勝利馬上變得殘破不全,而觀眾也就不會感到圓滿和愜意。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