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中國的嚴重泡沫是杞人憂天還是狼來了呢?筆者對這一問題有輕鬆的和嚴肅的兩方面反映。輕鬆的反映是,所有國家巨額和快速的經濟刺激方案,有如對重病下重藥,都有不可小覷的副作用,只能兩害之間取其輕。況且,能提前預測到的危機還不是真正可怕的危機,所有大危機(包括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機和大衰退)都是在主流媒體歌舞升平時暴發的。
嚴肅的反映是,近來西方主流媒體對中國經濟評估的大幅搖擺,反映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困惑∶中國以出口為導向、高資本投入的增長模式是否已走到盡頭?什麼是新的增長模式?如何在不大幅影響增長的情況下進行經濟轉軌?
以下從簡單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構成的變化來探討這些問題。GDP由四個部分組成∶消費支出、投資支出(又稱國內資產形成總額)、政府支出和淨出口額(即出口與進口的差額)。在改革開放的頭23年(1978-2001),消費和投資這兩大經濟引擎齊頭並進,年均增長率都在9%-10%。中國加入世貿前夕的2001年,消費、投資、政府和淨出口占GDP的比重分別為45%,37%,16%和2%。
從2002到2008年,伴隨著貿易壁壘的去除和跨國公司來華投資浪潮的興起,以出口為導向、高資本投入的增長模式,為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七年間,年均經濟增長率從1998-2001期間的8.0%提升到10.5%,其中淨出口年均增率33%,投資13%,消費和政府各為7%。也就是說,投資的年增率是消費的近兩倍,其在GDP的比重升至44%;而淨出口年增率則是消費的近五倍,其在GDP的比重升至8%;而消費在GDP的比重銳減至歷史新低的35%。
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
全球大衰退重創中國出口,淨出口在2009年暴跌了50%,導致4%的GDP跌幅。如果不刺激消費和投資,GDP增速將跌至1991年來的新低5%。所以西方媒體的悲觀,是有一定道理的。4萬億人民幣刺激方案的快速啟動,使消費和投資增速分別提升到13%和18%。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達到史無前例的92%,同時其在GDP的比重則升至史無前例的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