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應五十年不挑戰頭號強權地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29 10:27:18  


4月12日,出席核安全峰會的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華盛頓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
  中評社香港4月29日電/美國《世界日報》4月28日載文《中國五十年不挑戰頭號強權地位》,文章說,讓美國繼續去承受做老大的煩惱和挑戰,中國沒有必要引火燒身,這絕對是聰明務實的策略,也保證了中國可以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下繼續崛起。摘要如下:

  中美關係雖然起了波折,有時候甚至還波浪汹湧,但是,華盛頓和北京還是有效控制了國內政治的“壓力”,理性梳理各方利益之後,讓兩國關係重回國際政治的戰略高度,採取了爭歸爭,打(貿易戰爭)歸打,但維持層峰熱線對話渠道暢通,外交行政系統技術談判按照既定計劃進行的“鬥而不破”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平台就是奧巴馬與胡錦濤在2009年4月倫敦高峰會達成的共識: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如今,第二次戰略與經濟對話日期正式確定,5月下旬在北京舉行,由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財政部長蓋納與中國副總理王岐山、國務委員戴秉國領銜談判。雖然雙方強調對話聚焦在兩國關係的長期性、戰略性和全面性,但沒有人懷疑,人民幣升值問題、貿易摩擦問題、網路安全自由問題,乃至西藏、台灣等政治問題,都會在對話中涉及,主要的議題,比如人民幣升值,還會有比較清晰的結論。

  中美關係發展到今天,雙方的成熟度都顯著提升。美國雖然對中國深具疑慮,但已經基本認定,中國不是美國必須要去之而後快的敵人,也不是一個處處與美國為難,不願意承擔世界責任與義務的大國。美國挑起一些爭端,主要還是為了爭取更多的美國國家利益,讓中國在快速崛起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照顧體恤“美國國內的兩黨政治需要”,以及“美國不斷衰退的世界戰略利益的需要”。換句話說,美國在主動中,蘊藏著被動的無奈。

  中國在這一波的中美矛盾中,好像站在一個比較被動的地位,維持了改革開放至今,或者說中國現代化發展至今的“挑戰應戰”模式,但是,由於中國的崛起速度之快,不但超出美國等國際社會的預期,也超出了中國自己的預期,被動中蘊含著可以主動地選擇。因此,中國內部呈現出“躁動派”和“穩健派”的意見分歧,這種分歧隨著外部的挑戰而愈發激烈。兩種不同的立場,也關係到未來30年中國發展的路向與目標,“躁動派”要求沿著民族主義不斷高漲的民氣,爭取快速與美國平起平坐,或者明確與美國分庭抗禮;而穩健派則主張繼續“韜光養晦”、“老二哲學”,讓美國繼續承受“老大”的酸甜苦辣,中國有條件有限度地支持美國的全球領袖地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