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關係誰“軟”誰“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12 09:38:17  


 
  經濟制裁是否有效?答案是無效,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時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制裁都是兩刃劍,傷到別人,也傷到自己。美國和西方國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對中國制裁,有效嗎?美國對朝鮮、伊朗、緬甸、古巴的經濟制裁,有效嗎?同樣,今天中國對波音公司制裁,也難以奏效,因為中國不買波音,就要買空客,那就讓空客“為所欲為”。而一旦法國總統薩科齊又對中國發飈,那中國再去制裁誰?唯一的解决辦法是,中國不用買別人的客機,這在今天仍然做不到。美中在經濟上互相制裁,受傷的還是美中兩國。

  當然,這不是說,在外交作為上,要變得“無所作為”。强硬表態永遠需要,召回大使,也是一招。但一切外交作為,都必須建立在國家利益的精確計算之上。比如,在短時間內不讓人民幣升值,對中國最有利,那就在對台軍售,會見達賴問題上作文章,籍機拖延人民幣升值。停止中美軍事交流,對中國並不利,因為這會給世界其它國家增添中國軍事力量處在“黑箱作業”中的疑慮。至於有人建議要中國取消胡錦濤主席六月訪美,那是完完全全的“餿主意”,越是衝突,越需要高層對話,這才是世界領袖的風範。

  外交强硬手段的目標必須合理清楚。通過這一波加一波的强硬反應,如果北京的目標是要奧巴馬取消對台軍售,取消會見達賴,那就錯了,非但達不到目的,最後還會“自取其辱”。因為美國不理你,你的下一步又是什麼?這樣的教訓,美國就是現成的教材。華盛頓對朝鮮揚言核試驗作出恫嚇,令人感覺金正日膽敢試驗,炸彈就臨頭。結果如何?金正日照幹,美國還得自找台階下。因此,北京應該靈活,在强硬抗議的時候,定出合理目標,與美國進行幕後談判。比如,中國增加波音訂單,但要求美國十年不售台灣F16以上的高端戰機;比如要求奧巴馬不在白宮見達賴,而是在加州的某個大學裡,等等。

  中國媒體在報道美中衝突,奧巴馬改變對華政策的話題時,有一個盲點,以為奧巴馬怎樣做,是在他的一念之間,其實不然。政客個人好惡固然是一個因素,但奧巴馬支持谷歌,更多的是取决于三個因素:國家利益、利益集團、選民選票。中文媒體不要忘了,西方政客有“下崗”的危機。如果不見達賴,會損失大量選票,因此不管中國如何抗議,他都會見,因為他要保住政權。中國的經濟制裁,只有影響力大到隨時可以影響別國經濟能否發展,最終影響到一國大選的選舉結果時,那才有效。問題是,中國還沒有到那樣的實力。說到底,中美之間,經濟上和市場上,到底誰依賴誰更多一些?誰也說不清。因此,中美之間互相的經濟制裁,意義不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