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保八”之後,中國經濟不可盲目樂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8 10:37:05  


 
  但是課題組報告裡的一些細節,卻值得本區域的政府、投資人及消費者仔細參考。雖然中國GDP增長強勁,其增長模式卻不乏問題,而且問題可能隨著模式的持續不斷而進一步惡化。簡單地說,就是中國經濟增長傳統上主要靠外貿拉動,為了彌補國際市場需求因金融危機而產生的空缺,中國政府轉為依靠投資來拉動增長,結果由於急劇擴大國內投資,擠壓了國內消費增長空間,不但扭曲了資源配置,中長期而言這種增長模式也是不可持續的。

  2009年“保八”成功的背後,是將投資拉動率推向歷史高位,達到92.3%;而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到2000年,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率平均只有36.7%。這種失衡的經濟增長方式猶如給人打強心針,短期內固然可能產生足夠的爆發力,長期終究對健康弊大於利。

  另一個讓人關注的地方在於投資的手段主要依賴公共行為,以國有企業為投資主體,通過國有銀行創造信貸擴張,將資金集中投入到製造業、房地產業以及被喻為“鐵(路)公(路)機(場)”的基礎設施領域。

  這種公共投資方式一方面限制了政府在民生保障支出的增長,迫使居民未雨綢繆地儲蓄而壓抑民間消費需求的上漲,錯失了讓民間消費成為拉動GDP增長的新引擎;另一方面也因為國有企業(相較於直面市場競爭挑戰的民營企業)大多缺乏優良的治理結構,無法讓國有銀行信貸取得良好的資本回報,甚至容易成為呆賬,反過來增加國有銀行的曝險,進而危及整體金融系統的穩定。

  有識之士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便強調,這是中國改革外需型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為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尤其是通過健全社會保障機制鼓勵民間消費——的良機;中國政府近來在改善民生保障方面做了某些嘗試,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日前也就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出八點意見,然而面對危機的緊迫性以及龐大既得利益集團的阻礙,改造經濟結構將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挑戰。這不但關係中國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也將對中國社會的和諧穩定帶來長遠的影響。

  職是之故,期待中國經濟持續帶動本區域景氣的各國政府、投資人及消費者,固然可以對短期的景氣保持信心,也不能輕忽中長期所可能隱藏的風險。巨艦掉頭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為中國GDP“保八”歡欣鼓舞之餘,也應審慎關注其改革事業接下來的步伐。最新數據表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