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隨著中國崛起,與西方經濟衝突也在增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29 10:19:51  


 
  當年美國試圖取代20世紀初稱霸全球的大英帝國的地位時,引發了許多摩擦,儘管這兩個國家說的是同一種語言、擁有類似的文化傳統,而且同為自由民主國家。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是一個將儒家學說、共產主義及資本主義路線混合一起的一黨專政的國家。它的崛起會像許多官員和專家所說的那樣,引起太平洋兩岸的強烈對抗。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帕斯卡爾•拉米說:“中國在經濟上引人注目的起會讓一些人感到不安,這沒什麼奇怪的。”迄今為止,對中國的強烈反對基本上只停留在口頭上。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斯蒂芬•羅奇計算,從2005年到2007年,美國國會提出了45項反華提案。不過這些提案都沒有獲得通過。

  在華商業利益可能讓西方政界人士愈發難以對中國橫加指責。福布斯說:“美國早就面臨著這樣的局面。許多人不喜歡美國的政策,但是身處美國市場這一點是無法改變的。”

  如果說商界主管關注的是中國低廉的製造成本和規模龐大的市場,那麼政界領袖則在研究這個被認為通過快速增長讓億萬民眾擺脫貧困的國家。哪怕擺脫貧困的良方意味著在國內採取鎮壓的嚴厲舉措。福布斯說:“可以聽到越來越多的人在談論‘北京共識’。”

西方對中國的影響在逐漸減少

  隨著中國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西方對北京的影響日益減少。10年前,當中國試圖加入世貿組織時,它對美歐的要求作出了妥協。然而上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大會上,中國阻撓各方達成一項內容全面的協議,而且除了此前承諾的內容外,拒絕作出更大的努力。西方媒體將中國說成協議破壞方,中國國內卻盛贊自己阻止了西方將其開列的條件強加給發展中國家。

  美國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新報告預測,中國最早會在2020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2003年,美國高盛公司認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會在2041年之前與美國不相上下,當時這樣的預測引起了軒然大波。然而,5年後,同樣的預測內容,時間卻調整到了2027年。

  羅戈夫認為,再過40年左右,人民幣將逐漸取得類似美元的地位,成為全球重要的儲備貨幣,這樣一來,中國針對自己在全球經濟中發揮的越來越核心作用的反應變得至關重要。沈大偉說,這種局面的風險是,“全世界向中國索取的越來越多,但得到的越來越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